光華論壇
2023/08/15 中國大陸環保減排須先克服制度失靈
幾天前,美國氣候特使凱瑞前往中國大陸,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舉行會談,雙方針對少甲烷排放,限制煤炭使用、以及森林砍伐等環保議題交換意見。這次會談,是為了11月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先行協調彼此間的分歧,才能順利達成與會成員具體簽約的共識。
而美國氣候特使凱瑞在大陸訪問期間,也得到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的接見。顯然,中共當局不得不對國際社會的期待有所回應,也不得不表態支持限碳減排的立場。尤其是北半球今年進入夏天以來極為炎熱,世界各地都出現創紀錄的高溫,從歐洲、北美洲到亞洲都無一倖免。可想而知,來自燃燒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氣所帶來的溫室效應 已經席捲全球,並持續惡化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實在不容小覷。有些氣候科學家甚至認為,今年7月的溫度是地球近12萬年來最熱的狀態。因此,「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簽訂,也就更顯得更加的迫切以及重要了。即使對中共嚴格減碳標準沒有太大期待的人,見到美國與中國大陸這兩個碳排量大國願意進行協商,也對年底的簽約協議懷抱了一線希望。
不過,李強在美國氣候特使凱瑞的公開談話中提到,雙方要遵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又說什麼發達國家應帶領減排,並且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多的技術支持,反映出中共推諉責任的反覆態度。長期以來,中共以所謂「開發中國家」的地位,在氣候變遷以及環境保護方面,並沒有負起較重的國際責任。雖然在全球性節能減碳的趨勢壓力下,中共不得不承諾 在2030年之前將碳排大幅減量,以及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也就是讓碳排放額度以及所產生的「碳足跡」能夠相互抵銷,達到「淨零碳排放」的要求。而為了取信國際社會,中共當局還自行加碼,宣稱從2026年起 將減少用煤炭,似乎是為了減碳措施 設定了具體目標。不料,今年四月卻又再次批准增加燃煤發電的使用,對過去所作的減碳承諾絲毫不以為意,彷彿國際會議的發言只是一席廢話,不須要認真對待。
事實顯示,中共當局仍然是以經濟掛帥的施政格局,儘管制定了許多環保的法律規章,但是,這些法規只流於原則的宣示,缺乏可以實施的操作,又因為不夠具體,更難保證地方行政當局會嚴格執行,尤其是地理位置偏遠的農村,相關設施和人力資源都非常匱乏,再加上追求經濟增長方面的壓力,讓執法人員對環保違規行為通常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環境污染當然就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這種執行不力的情形,在大陸各地可說是司空見慣,中共中央實在鞭長莫及,也就難怪李強在公開場合大言不慚地以「開發中國家」自居,卻對中國大陸在全球排碳量名列前端的實情避而不提了。對中共當局來說,經濟發展一直優先於環保要求,現實的既得利益也一直優先於後代的永續生存,因此,中國大陸權力和資本的運作始終缺乏制衡,追根究底就是環保數據不夠公開、相關信息不夠透明,使得大陸民眾難以瞭解真實的環境狀況以及問題的嚴重性,全民環保意識的覺醒遠遠不足,不但無法形成要求執政當局的共識,也無法對執政不力的缺失加以督促,更不用說進一步的參與和監督了。
不可否認的是,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已衝擊到地球的生態環境,影響了人類整體的生存發展,任何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何況是名列全球排碳量前端的中國大陸?
儘管經濟開發和環保治理有操作上的兩難衝突,但卻不是毫無交集的兩條平行線,只不過需要彼此調整取得平衡並進的發展策略,就有賴於制度的健全,才能獲取顯而易見的績效。問題是,一黨專政的中共體制,公部門的執行官員只對握有權威的上級負責,而需要長期觀察的環境指標 又不納入考核制度,當然不如經濟增長的政績較為討好.也因此,環保職能在地方普遍被架空、虛設,幾乎只剩下政策公示宣導的作用。
總而言之,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40幾年來,雖然在經濟發展取得了翻倍的成長,不過,也相對地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到目前為止,這樣的代價仍在持續惡化,只有局部的改善,不見總體穩定的控管。環保執行不力當然是主要原因,但是真正的關鍵 還是一黨專政的制度失靈,只有走出制度失靈的困境,才能徹底解決大陸環保排放的問題,為世代子孫奠定可長可久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