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9/21 「中華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到底有何關聯性?

習近平在今年6月2日出席在北京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中發表演講,定義了中華文化具有突出的五個特性,分別是「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以及和平性」。習近平在論述中華文化這五個特性的時候,依據史實,引經據典,可以說是立論精闢,無有可反駁之處。上海廣播電視台東方衛視中心製作的《這就是中國》,常駐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在9月5日播出的第200集,也特別引用了中華文化的五個特性,作為開場白,可見這五個文化特性也獲得了大陸學術界的認可。
    習近平從小就深受中國文化薰陶,他說在小的時候,他媽媽齊心,就要求他背誦詩詞歌賦、經典名句,至今他還記得他媽媽講岳飛「精忠報國」故事的場景。所以,我們可以發現 習近平在論述中華文化的時候,引經據典,內容十分精要。
例如在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大發表「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時,就清清楚楚的將他擬定的12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宣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宣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12個價值觀與中華文化的關聯性,一一標示出來。
    又例如在2016年1月12日,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說中國大陸現在已經實踐  國父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一書中所有國土規劃,甚至還有超前之處。習近平在講話中,大量引用孫中山先生的經典名句,像是“天下為公”;“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以及“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   通篇文章,明白的表示,國父孫中山先生繼承中華文化的道統,而中國共產黨也承襲了孫中山先生的文化道統,只差沒有明講習近平也繼承了中華文化的道統。
    我們研究發現,習近平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中,談到「中華文化道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時,這4項主題的比重,關鍵字的引用次數,有高度的落差。
    習近平在談到中華文化時,一如往昔,引經據典,擷取精要,重點掌握得沒話說。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時,內容就稍遜,只反覆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特色,就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兩者交集之處就是「中國」與「文化」,兩者是繼承關係、是辯證關係也類似父子關係。如果我們以「次數多寡」來當重要程度的指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相關以及相近詞彙共出現了32次。
    談到「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就更貧乏了,相關 相近的詞彙只出現22次,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至於談到「共產主義」次數,就更等而下之,相關相近的詞彙只出現5次.
    相信習近平先生在談「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時,心中還是覺得有些踏實的,因為這兩者有「中國」與「文化」的交集。
但是,當習近平談到中華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之間的關聯時,心中就會有些心虛,因為「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一個對抗資本主義壓迫下的產物,它的核心概念是「奴隸對抗、反壓迫」,我們來看《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內容:「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從這幾句話就可以判定「馬克思主義及共產主義」在本質上與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平性」是相違背的。
    所以,在這裡,我們要說,習近平先生您辛苦了!您為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統治的正當性,您不得不將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階段性、歷史逆流的「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相連結;您身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有時候不得不說一些自己都覺得很為難的話;但是,我們還是要對於您的誠實,表達讚美之意,因為,您這篇「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中的演講稿,從關鍵字的引用次數,證明了「中華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真的沒有甚麼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