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2/10/31 共軍對臺「聯合軍事行動」與「聯合戰備」之政治工作仍有侷限

     今(2022)年8月15日,共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表示:「8月15日,解放軍位臺島周邊海空域組織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這是針對美臺繼續玩弄政治把戲、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嚴正震懾」。大陸旅美政治經濟學者、《上報》專欄作家何清漣,針對同月3日以來,共軍對我國進行「聯合軍事行動」,於11日《上報》發表「臺海三方博弈──非戰爭軍事行動、豪豬戰略與API」專文。不僅指出:「中國『非戰爭軍事行動』主要針對臺灣」,「這次軍演倒也算是中國大規模對臺『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預演」。由於,習近平於今年6月簽署命令,發布《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簡稱《綱要(試行)》),即使中共並未公布該《綱要(試行)》全文,然其時機點緊扣俄烏軍事衝突,以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倡議盟國「綜合威懾」共軍。從而,共軍對我進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之政治工作企圖,也將因「綜合威懾」而受侷限。
      何清漣引述《華爾街日報》於同月4日刊登「中國實彈軍演暗示未來對臺戰略:封鎖而非入侵,北京以低風險方式施加其意志」一文,認為該演習在臺海周邊6個區域啟動,實際上等於在包圍臺灣,相當於實施1次暫時性封鎖。因此,這次演習是在釋放政治信號的演習。一些軍事分析人士稱:「中國今後更有可能以某種不構成直接衝突的程度來運用武力,這種方式被一些專家稱為『灰色地帶』戰爭。」就此,何清漣引述1940年代後期,國共內戰期間,林彪所部東北野戰軍的「長春圍城」(1948年5月-10月)歷史,推論上述所謂「灰色地帶」戰爭就是「圍而不打」。而今,從「灰色地帶」角度看來,共軍對我「聯合軍事行動」與「聯合戰備」,對應其政治工作目標,既在拒止外部勢力介入兩岸「內部」衝突,也為詮釋成非主權國家間戰爭之「非戰爭軍事行動」。
      去(202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工作部,在新修定《軍隊政治工作條例》(簡稱《條例》)記者會,就修定該《條例》其中原則指出:「細化各級做好作戰、訓練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政治工作的具體任務,立起政治工作始終向戰為戰的鮮明導向」。事實上,大陸在後疫時代軍事力量持續擴張,更引起識者關注,共軍密集加強軍隊建設,採取一連串制定或修改法令規章,建設完整軍事政治工作制度。見諸,2020年發布《聯合作戰綱要(試行)》,指稱:「明確聯合作戰指揮、作戰行動、作戰保障、國防動員、政治工作等重大原則、要求和基本程序。」接續,中共國防部即於去年1月5日,刊登「推動聯合作戰訓練邁向更高水平——《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施行一周年綜述」專文。不僅對「戰與非戰多域融合」之「灰色地帶」戰爭具體做出表述:「準確把握未來武裝衝突門檻降低、戰爭界限模糊,戰爭領域與其他領域的鬥爭相互影響增效日漸突出等特點,強化作戰行動的政治、社會屬性」,「強調戰與非戰多域融合」;同時,也指出聯合作戰政治工作目標:「強調軍事與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多手段綜合施策」。值得注意的是,該專文也對今年在我國周邊進行「聯合軍事行動」之東部戰區聯合作戰政治工作,指稱:「在新出臺的《綱要》引領下,陸海空天網電全域聯動,政治輿論密切配合」。可見,今年共軍對我國進行「聯合軍事行動」、「多軍兵種聯合戰備」,必然為其政治需要服務。不僅反映2003 年 12 月 5 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所指,戰時政治工作在於:「加強黨委對作戰的統一領導,保證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軍事戰略方針、作戰原則和命令、指示的貫徹執行」,「進行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而且,也將去年修定《條例》加以明確化:「做好作戰、訓練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政治工作的具體任務,立起政治工作始終向戰為戰的鮮明導向」。
       概括看來,共軍對我國進行「聯合軍事行動」,採取「非戰爭軍事行動」具有多重政治工作目標:一是定性為非主權國家間戰爭行為;二係其行動時機點係在「『臺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聯挑釁」;三涉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之「戰與非戰多域融合」;四為聯合作戰「立起政治工作始終向戰為戰的鮮明導向」。然而,就如何應對共軍對我進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何清漣進一步認為:「僅有美國與臺灣的參與是遠遠不夠的,好在亞太地區的澳大利亞、日本都意識到臺灣與自身是唇齒相依的關係,願意參與統合威懾行列。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開發「亞洲實力指數」,當考慮到該指數的「聯盟力量乘數」時,戰略計算將發生顯著變化。鑑此,共軍對我進行「非戰爭軍事行動」,在面臨美國、澳大利亞與日本的統合威懾與挫敗風險下,轉而取得其政治工作目標,顯然是為對內有交待的不得不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