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5/05 中共「兩會」召開後對臺統戰策略

今(2023)年3月,中共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下稱「兩會」)召開期間,習近平於3月13日,在全國人大閉幕講話強調:「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臺獨』分裂活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同日,國務院新任總理李強在記者會稱:「我們將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要讓更多臺胞、臺企來大陸,不僅願意來,而且能融得進,有好的發展。」同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臺灣代表團審議指出:「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定不移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由於,王滬寧當選新一屆全國政協主席,將同時擔任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副組長,負責實際對臺政策和統戰工作。檢視其等對臺工作說法,固然均延續習近平於2022年10月16日,在中共20大所提報告路線。實質上,中共係在「反分裂、反干涉」(「兩反」)嚴峻情勢,與「融合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兩促」)矛盾對立下,不得不提出「敢於鬥爭」的統戰策略。
2022年10月22日,中共20大審議通過第19屆中央委員會所提《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既把對臺工作新論述「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有利於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推進祖國統一」納入黨章;也將「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過鬥爭取得的」、「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寫入黨章。顯然,從20大到今年「兩會」以來,中共「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將在「融合發展」與「敢於鬥爭」交互運用之間,對我遂行統戰策略。
融合發展觀念,係源自2014年11月1日,習近平視察福建宸鴻科技(平潭)有限公司與部分臺資企業負責人座談時,首次公開提出兩岸融合發展的表述,指出:「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沒有任何理由不攜手發展、融合發展。」隨後,中共涉臺官員亦持續以融合發展取代和平發展,來表述兩岸互動關係。尤其,從2017年6
月以來的「海峽論壇」,顯然已確認兩岸要「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然而,從對臺統戰策略而言,所謂融合發展卻有一定的政治現實考量,意謂著繞過我國政府,將對臺工作從「走出去」變成「請進來」。中共20大召開前夕,中共國臺辦、國新辦,於8月10日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係延續1993年8月《臺灣
問題與中國的統一》與2000年2月《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有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有關政策。《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表述著辯證處理矛盾關係的對臺方針政策,一方面在認識矛盾上「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把握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制定實施對臺方針政策」;二方面在實踐行動上「必須堅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其行動方向在「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率先在福建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隨後,9月2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黨的18大以來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發展情況發布會,亦延續辯證處理矛盾關係調性:「必須堅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同一切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企圖阻擋祖國統一的勢力進行堅決鬥爭;必須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廣泛調動一切有利於反『獨』促統的積極因素。」總括看來,中共處於「反分裂、反干涉」嚴峻情勢下,提出對立辯證式的宣稱「融合發展」,實即表明中共20大以來「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其對臺統戰工作,將採「融合發展」與「敢於鬥爭」兩手交互運用策略。然而,「融合發展」卻有其侷限性。
2014年3月18日,「太陽花社會運動」以來,兩岸出現因為社會越交流越認識,反而在政治層面更加分殊化之現象。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兩岸民調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樺,在兩岸群際接觸與偏見研究中即指出,信息不充分與認知定勢造成對大陸的偏見,臺灣群際偏見可歸因為:「(一)習慣自我歸類,並強化界限;(二)自我歸類之後形成封閉的內群網絡; (三)島內社會輿論對大陸形象的消極聚焦。」從而,兩岸越交流越認識的群際接觸,反而更傾向尋求清晰的群際邊界,產生更多的消極態度,減少群際信任。質言之,所謂融合發展,對我社群生活經驗與認同而言,卻是社會階層垂直面向的堆疊,缺乏橫向流動與跨域融合,反而造成族群區隔關係、不平等待遇或隱性排斥。加以,中共20大後,又將「敢於鬥爭」與「融合發展」進行對立矛盾的辯證處理。可預見的是,融合發展可能激化兩岸社會壁壘,反而侷限融合發展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