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2/04/19 俄「中」運用虛假訊息隱含政治戰略

壹、前言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於今(2022)年3月24日,就《澳門月刊》記者提問:「美國國務院表示,中國一直在散布虛假信息,這些虛假信息首先來自莫斯科,包括各種(美國在烏克蘭)生物武器計畫。對此你有何評論?」回應稱:「美方做出的回應存在諸多漏洞,各方完全有理由質疑」,「美方不能只是用沉默和一句『虛假信息』來搪塞」。兩者看似外交辭令的問答,實質上卻反映著國際社會對俄烏衝突誘發「中俄信息和宣傳聯盟」的顧慮。尤其,國際社會已意識到中共散布虛假訊息,係首先來自莫斯科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而今莫斯科應用虛假訊息越來越像煙霧戰術,其較不為人所知隱含著的政治戰略,才更需吾人保持戒慎。
貳、威權主義著重歷史修正主義的政治戰略考量
        俄羅斯與中共同係威權主義政權,看待新聞宣傳向來都從政治戰略角度出發,而且軍事行動也必須為戰略需要服務。相較於一般民主國家,新聞宣傳多著重軍事行動攻防勝負與經濟社會影響。從而,雙方陣營同樣對烏克蘭情勢進行新聞宣傳,當西方民主國家著重在人道救援議題時;相對於俄羅斯的政治戰略看來,卻是要讓「烏克蘭疲乏」(Ukraine fatigue),使得人道救援成為「冷漠同情」(Sympathetic indifference)。見諸「疲乏」與「冷漠同情」史實,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於1939年9月1日,以橫貫全頁的大標題「德軍攻擊波蘭,轟炸城市,封鎖港口」(German Army Attacks Poland, Cities Bombed, Port Blockaded),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然來臨。然而,數週後西方民主國家仍未見積極回應。同年10月27日,英國《泰晤士報》(Times)在刊頭下,以小篇幅報導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所稱,美國母親的孩子們,不會出國(參加歐戰),再度強調美國所持的中立立場。而今,國際媒體報導更稱,普丁(Vladimir Putin)曾提醒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莫忘美國先賢對歐陸戰爭保持中立的立場。事實上,從反法西斯主義政治戰略看來,一方面藉「疲乏」與「冷漠同情」作用,既分裂拜登政府的政治團結意識,又在凸顯前蘇聯扭轉反法西斯東線戰場的史實,為普丁對烏克蘭採取「反納粹」「特別軍事行動」形塑合理性;二方面,也在誘發歐陸內部反對美國介入的勢力與聲浪,持續在烏克蘭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間製造分化。
參、俄羅斯操弄「烏克蘭疲乏」與「冷漠同情」
        時序進入2022年,西方民主國家仍然面臨空前的經濟成長考驗。相對的,俄羅斯早已綁定時程,等待烏克蘭陷落於「烏克蘭疲乏」。事實上,近年來普丁處心積慮在嘲弄西方民主國家的衰弱、頹廢與難以自拔。就俄羅斯而言,目前西方民主國家對烏克蘭的援助是短暫的虛幻現象。因為,隨著食品與物價的上漲,西方民主國家將重回「冷漠同情」的歷史經驗規律。可預見的是,當普丁政府不斷散播混淆視聽的虛假訊息,與西方民主國家伴隨「冷漠同情」效應時,西方國家將會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重新詮釋,為「冷漠同情」找尋藉口。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就政治光譜上與西方民主國家採取極端立場之人士,持續進行金錢資助。同時,歸納俄羅斯整體宣傳策略看來,事實上就是「追溯修訂」(Retconning, or “Retroactive continuity”)的經驗規律應用。亦即為系列故事追加續集或為衍生作品提供空間,允許新作者修正系列歷史敘事,以使其可以容納新增加的事件,而不損傷其原本的一致性;甚至,對熱門角色再刻畫、解決時間前後順序的問題。從而,當普丁與俄羅斯對「入侵」烏克蘭,宣稱係「去納粹化」(Denazifying),實即係政治宣傳上的「追溯修訂」。亦即藉前蘇聯反法西斯主義戰爭修正歷史敘事,以增加內容(將「入侵」表述為「去納粹化」的「特別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企圖讓當前與過去的反法西斯主義戰爭,仍保有原本的一致性。
肆、結語
        對俄羅斯與中共來說,政治宣傳目的在於說服而不是強迫,其通常的表現形式就是對特定歷史進行修正改寫。值得注意的是,為強調歷史修正主義的重要性,習近平於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共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18大精神研討班講話時,即曾引用清朝龔自珍「定庵續集」的名言:「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顯然,中共也經常運用歷史修正主義,經由激發社會憤怒或自豪感,將民眾團結在威權領導者設定的議程之下。對俄羅斯與中共而言,同樣在操作反法西斯主義政治戰略,卻意味著反法西斯主義運動戰爭,係與西方盟國「共同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用以對照當前烏克蘭「去納粹化」,顯為與當年反法西斯主義運動戰爭,保持一致性並增加內容。故而,俄羅斯與中共處理烏克蘭情勢的報導與宣傳,存在著西方民主國家所不熟悉的威權主義政治戰略。亦即,反法西斯主義並非認同或接受西方民主價值與體制,而是在反諷西方民主國家對戰爭的「疲乏」與「冷漠同情」,企圖讓民主國家發生巨變與分化,讓西方民主國家領導人變得愈發狹隘和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