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1/10/26 期望台灣鳳梨解禁 福惠兩岸人民
最近中共主要官媒網絡《新華網》,刊登一篇題為「當楊梅邂逅鳳梨,他讓寶島名點成為江南新味」的報導文章,立馬引起大陸許多網民熱烈回響,特別是在嚴峻的「新冠」疫情下,愈發想念臺灣那酸酸甜甜,具有幫助消化、養容養顏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鳳梨,以及以他為食材製成可口美味的鳳梨酥,希望台灣鳳梨能夠早日解禁外,也能品嘗更多好吃的臺灣水果。
這篇原是報導台商曾翊展在浙江慈溪鳴賀古鎮,將寶島臺灣令大陸民眾喜愛的鳳梨酥製作技巧引進,將楊梅轉化為一塊塊楊梅酥,也能像臺灣鳳梨酥一樣,風靡世界各地,成為代表浙江伴手禮「新名片」的產品發想,固然已成功激起大陸民眾的期待,但同時也想起臺灣鳳梨與鳳梨酥的好,因為報導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是「說起臺灣,大家想到的就是臺灣的鳳梨酥」,自然就會想到現在市場很難找到的臺灣鳳梨。
每年六月的浙江,恰逢梅雨時節,也是漫山滿波的楊梅林,綠葉凝碧流翠,綠葉凝碧流翠,紅果烏亮爍紫,使人心醉,正是酸酸溜溜,珍貴嬌嫩的楊梅上市季節。不過,楊梅的保鮮期很短,民間就有「一日味變,二日色變,三日色味皆變」的流傳說法,楊梅的保鮮度確實不如鳳梨的長久,這也正是大陸民眾不禁想起鳳梨可愛、可貴的地方。
因此,大陸許多楊梅果農每到收成季節,總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見到自己摘種的楊梅顆顆飽滿,憂的是鮮果保鮮期太短,市場上賣不到好價錢,只能送去工廠做些加工品,但因大陸山寨品太多,民眾對楊梅產品,普遍興趣缺缺。
根據《新華網》這篇文章的報導,曾翊展是來自臺灣南投,原本是位經驗豐富、口碑極佳的資深導遊,2014年先到廈門青創基地工作;2018年轉進來到浙江
,繼續從事青創基地的推廣業務,同時也在慈溪開起店鋪,搞起經營事業,認識不少當地好友與臺灣同行。2019年夏天,朋友們給曾翊展送了40多籃楊梅,但因楊梅的保鮮期太短,他擔心吃不完浪費,於是將收到的全部楊梅做成了果醬。
但是,楊梅只做果醬,對曾翊展來說,顯然是大材小用。所謂「智慧是金子,點子是銀子!」腦筋動得快且具創意的曾翊展,突然想起「臺灣的鳳梨酥名氣很大,是不是能將楊梅果醬傑和臺灣與浙江風味特的曾翊展色,做點不一樣的嘗試產品呢?」
於是,曾翊展帶著朋友送他的楊梅製成果醬產品,興高采烈回到臺灣,在學者專家與業界好友的指點迷津下,終於豁然開朗,有個革命性的突破想法,就是借鏡參考臺灣鳳梨酥的製作工藝絕活,將手上楊梅果醬變成一道新茶點,也就是楊梅酥。
創意靈感有了,行動派的曾翊展馬上回到浙江,開始進行研發工作,最後在舌尖味蕾上終於找到最好的答案,就是將浙江的楊梅與臺灣鳳梨相結合,產生意想不到的美味,果然他的楊梅酥一推出,就大受歡迎喜愛。曾翊展毫不保留的告訴新華社記者說:「將鳳梨酥特有的甘甜滋味,與讓酥皮口感更加豐富的楊梅酸味,兩者結合簡直是天生一對,確實別有一番好滋味。」
2020年曾翊展收購大約20噸的楊梅,共做成20多萬塊的楊梅酥,創業第一年就來了人民幣200多萬元的產值,也為當地楊梅果農提供了銷路保證管道與地方百姓就業的機會。現在曾翊展更打鐵趁熱,除在慈溪經營實體店面與網購服務外,也於浙江仙居及藍溪兩地開闢新據點。
由於曾翊展展現臺灣人特有的勤勞奮發精神,以及創意智慧性格,將浙江楊梅不僅製成好吃的楊梅酥外,還巧思研發出楊梅年糕、楊梅香腸、楊梅蛋捲、楊梅冰淇淋、楊梅珍珠奶茶等楊梅周邊產品,預計今年冬天將推出有楊梅餡的水餃與湯圓,為楊梅創造更大的產值,他有信心能將楊梅打造成為浙江伴手禮的「新名片」,而這一切的靈感,都是拜臺灣的鳳梨與鳳梨酥所賜的結果。
詎料,這篇臺商創業有成的報導,固然已引起大陸許多民眾對曾翊展的楊梅產品,產生極大的興趣與關注,但不禁也想起中共過於泛政治化,以莫須有的蟲害之名,禁止臺灣鳳梨銷往大陸,雖然大陸也有鳳梨,但就是有橘枳之別,無法取代臺灣鳳梨酸甜美味的地位,都希望中共當局早日解禁,讓臺灣的鳳梨,以及蓮霧、芭樂、芒果、釋迦、柳橙等更多好吃又營養的水果都能在大陸市場出現,滿足饕客所需。
誠如臺灣名嘴趙少康所言,「大陸應盡速恢復進口臺灣鳳梨,以春風取代報復,以雨露照顧農民;中共當局應發揮『仁者以大事小』,友愛臺灣善良的人民。」換言之,中共當局若一味打壓臺灣,只會讓臺灣人民更加反感,無助兩岸關係的回復,唯有體悟兩岸「互惠互利」,才能「共存共榮」,真正釋出善意、展現誠意,儘早恢復兩岸溝通交流機制,兩岸關係才有春暖花開的可能!相信從尊重大陸民眾希望開放臺灣鳳梨進口的心聲做起,就是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