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2/10/03 恐懼民意星火燎原 「中」箝制網路言論
中國大陸網路社群平臺「微博」突然宣稱,「為維護文明健康的社區生態秩序」,將加強用語管理機制,完善關鍵詞識別模型,針對平臺內利用諧音、變體等「錯別字」傳發之訊息,進行「整頓治理」與調查清除。中共在「20大」召開前夕,再加大箝制言論力度,圖藉以掩蓋各地民怨浮現,營造太平盛世、政權穩定幻景之用意,至為明顯;事實則是荒謬絕倫,貽笑大方。
所謂「錯別字」,就中共過去多次「出手整頓」網路平臺內容的理由解釋,概指使用他字諧音、簡寫名詞、造設詞義等方式,以表達意見,同時規避官方言論管制。事實上,自網路社群興盛後,大陸網民即常透過此方式替代敏感詞彙,形成舉世獨有之特殊現象。
北京的網路審查,概分為行政手段與技術系統兩層面,前者係制定實施網路監控相關法律,以便「依法」究責違規行為,並要求各網路平臺對所有訊息進行「自我審查」;後者即為官方建立的網路監管機制,統稱「防火長城」,不僅用以防堵人民「非法上網」,透由網路收發「不良資訊」,也操作核對關鍵字等偵蒐科技,查處、刪除各種不利於中共統治的輿論、文章。惟官府管得愈嚴,民眾只會因此更善用法律漏洞。大陸網民在北京用盡手段,限制發聲、掩蓋社會現實的情況下,屢屢發揮創意,運用特定詞語表達民怨,突破官方窒息圍堵,向外界發聲,反倒凸顯中共這個極權「嚴官府」的色厲內荏,擔心民眾得知太多不堪的事實真相,害怕伸張正義的民意星火燎原,更憂慮網路影響力匯聚成流。
正因嚴格的網路審查,大陸網民才需要不斷創造新詞彙,用以討論「敏感議題」;而這些詞語庫在和審查機制對抗過程中,持續擴充,雖常讓未身處其中者感到困惑,甚至認為僅僅認識中文,尚不足以掌握中國大陸社群資訊全貌。但這些所謂的「錯別字」,不僅是民眾的自嘲、抒發、諷刺,也反映出中共專制政權統治的社會,遍布無以計數對基本權益遭漠視、人權自由遭侵犯,以及對官員顢頇貪腐、政治壓抑、政策失調的怨懟。
綜觀中國大陸網路平臺最廣為人知的「錯別字」用語,正是「和諧」的諧音「河蟹」,用以代指官方常以維持「和諧社會」為藉口,封鎖、掩蓋負面消息,甚至讓維權者「被消失」,凡出現是類狀況,概以「被河蟹」代稱,同時也暗指官員橫行霸道、嗜血含義。當前中國大陸最流行的「錯別字」,為「潤」與「潤學」,係run的諧音,代表移民離境;其由來是中共在各大城市,以「動態清零」政策嚴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使民眾生活難以為繼,各地也出現多起戕害人權的過度執法事件,社群平臺因而興起移居他國的討論;卻因北京加強管制非必要出境,「移民」一詞遭到封鎖,「潤學」遂成為躲避審查的新熱門用語。而近期河南爆發村鎮銀行吞沒民眾存款的事件,許多消息與相關字詞也在網路遭屏蔽封鎖,網民便以「荷蘭」代替「河南」,希望喚起更多民眾關注一生血汗化為烏有的「荷蘭人」。
探究陸民平常不敢說出口的諧音詞彙,尚包括zf(政府)、jc(員警)、國寶(國安部)、真理部(中宣部)、梯子(翻牆)等,遑論更具政治禁忌性者,如「六四天安門事件」,改以「5月35日」、「8的平方」代替。而當「細頸瓶」也成為遭封殺的詞句,只因和「習近平」發音相近,除讓網民感到莫名其妙,更多與更深的感觸,則是對於中共網路審查機制,永遠不會說明現時現地,哪些詞敏感、哪些話忌諱的無奈。
近年,中共對輿論領域大肆打壓的手段愈加嚴峻,「20大」前夕,北京再度縮緊網路審查,箝制言論自由,雖不令人意外,卻讓外界對中國大陸建立開放社會的前景,感到憂心。民眾面對公共議題時,多半不敢碰觸,避開可能觸發審查的話題,否則,就只能選擇替換敏感詞彙,儘管那些詞語的表意幾乎都很到位,甚或讓人莞爾捧腹,只是倘若說什麼、怎麼說都被限制,那想什麼、怎麼想,自然也勢必將受到同樣影響。
綜言之,中國大陸社會不知何時才能迎來接納言論自由與多元意見的環境,可以確定的是,只要這天還沒到來,中共就永遠無法擺脫政治黑幕和社會弊端,也顯現出中南海專制政權的末路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