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9/27 期望藉由鼓藝開啟兩岸交流與和平契機

前陣子,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南非參加金磚國家峰會期間,欣賞了當地中華鼓藝表演後,眼睛為之一亮,特地上前詢問:「鼓藝是從哪裡學的?」解說員立即回答說:「她們是臺灣佛光山南非南華寺的《女子天龍隊》,教練是來自臺灣和中國大陸」,這不僅成為當地媒體採訪的一段有關兩岸關係的意外話題插曲,但也讓讓習近平深刻感受到臺灣驚人的 文化軟實力,也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時光推回到今年的8月下旬,習近平出席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金磚會議,期間,南非總統-拉瑪佛沙 特別安排一項鼓藝表演活動,邀請習近平到場參觀後,他親切地向拉瑪佛沙總統握手致意,並好奇詢問表演的女學生說:「你們這個是中國鼓嗎?是跟誰學的呢?」這個時候解說員立刻回答說:「主席你好,我們是佛光山南華寺,是臺灣的!是專門在各國傳播中華文化,我們的鼓教練是特地從臺灣和中國大陸請來的。」
    習近平得知是臺灣佛光山-南非南華寺聘請的臺灣教練所教授的鼓藝後,當下有點尷尬、語氣結巴的回應「是臺灣…臺灣請來的啊!」讓一旁的南非總統也一臉困惑說「難道,這是中國的嗎?」這個影音場景經由媒體迅速披露後,世界許多華人普遍都認為,中共不應該武嚇臺灣,應當藉由鼓藝等文化交流,改善兩岸關係、創造兩岸和平誠意,才有可能發揚中華民族文化。
    「鼓」是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相傳在遠古時期,人們就是借用鼓發出的特殊聲響來傳遞信號,達到迎神驅邪的效用。根據歷史記載「黃帝伐尤,玄女為帝製(ㄎㄨㄟˊ)牛鼓 八十面,一震 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使蚩尤部隊 魂飛魄散,因而寫下黃帝「九擂(ㄎㄨㄟˊ)鼓擒蚩尤」的千古美談。由於「鼓」在古代,一直被尊奉為通天的神器及作為祭祀的器具,成為人與神的溝通媒介,也是人與自然間交流的重要工具,因而被廣泛的應用在詩、樂、舞與各種儀典當中,歷代各朝莫不重視,都設有專職的司鼓人員與單位機構,像是周朝 有「鼓人」掌管鼓類,漢朝有鼓吏,唐宋元明清也有鼓吹署、鼓院、鼓司以及鐘鼓司等官制的設立。  而與我們庶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廟會、陣頭、慶典、戲曲等演出,也都可以看見 鼓的身影。如雷巨響的鼓聲,在祭典中,象徵對神明的敬意,厚實的聲波,也有洗滌人心的作用。
    中華文化底蘊的禮、樂和舞蹈都離不開鼓,因為 鼓 是八音之首,在音樂演奏中 居於指揮地位,鼓 更具有報時、報警與士氣提振、意志集中的激勵作用,從「暮鼓晨鐘」、「鼓舞士氣」、「歡欣鼓舞」等人人都能朗朗上口的這些與「鼓」有關的成語,就可清楚地了解鼓的重要功能。  「時代在變、觀念在變、潮流也在變!」「保持現狀,就是落伍!」為了使鼓藝能夠歷久彌新並發揚光大,臺灣各級學校與民間社團都極力推廣、傳承鼓藝文化,更有一群愛鼓的藝術工作者,於2000年春天成立了「十鼓擊樂團」,取名「十鼓」的「十」字意涵,就是在彰顯鼓棒交疊,匯集十方力量,運用節奏、音色、力度以及速度等擊鼓要素,除了保留原有中華文化的底蘊精髓外,也融入了臺灣本土文化與世界多元鼓樂文化,展現創新的活力與創意思維,賦予鼓藝源遠流長的新生命力,不僅豐富了傳統擊樂的原有面貌,更讓社會大眾驚艷 而嘆為觀止,原來「鼓」的震憾張力,可以表現的如此多元與精彩。
    23年來十鼓擊樂團秉持「傳創本土擊樂、普及全民鼓術、落實人本教育、開啟多元智慧、推動特教啟蒙,廣納世界文化」作為推廣鼓樂藝術的宗旨目標,經常巡迴美國、英國、法國、泰國等世界各國表演,獲得高度讚賞推崇,也贏得了英國愛丁堡藝穗節的五星級評價、美國獨立音樂獎與葛萊美「最佳世界傳統音樂專輯獎」;2010年上海世博會臺灣館開幕,十鼓的精湛演出,迄今仍讓許多大陸民眾印象深刻。 尤其,2014年湖南吉首 舉辦第一屆「鼓文化節」至今,都會邀請臺灣鼓樂社團 共襄盛舉,既能彼此競技觀摩,達到兩岸文化交流,又能增進兩岸人民情感,吸引世界各國注目眼光與旅遊動機,有助於創造觀光產業與促進經濟發展的多項效益,確實是意義深遠且一舉多得的有益活動。
    總而言之,藝術無國界,鼓舞兩岸心!全球許多華人與各國領袖的共同心聲,就是中共應該要停止軍機、機艦擾臺以及停止軍演武嚇臺灣,應該以擴大文化交流、恢復兩岸對話溝通,改善兩岸關係,創造兩岸和平的善意與誠意,才是確保兩岸人民與世界各國福祉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