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12/29 「融」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期望
各位親愛的大陸朋友,大家好:
又到歲末年終,2023年即將邁入尾聲之際,每年由大陸《厦門日報》、厦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臺灣旺旺中時傳媒集團、《工商時報》與中華書學會等兩岸藝文、傳媒暨學術等單位,舉辦的「海峽兩岸漢字評選」活動,12月8日公布今年的代表字「融」,融合的融,彰顯兩岸人民最大的期望,就是以和為貴、以「融」為上,可以有效改善兩岸的緊僵關係,避免擦槍走火,造成戰爭與仇恨的悲劇。
這項「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12月8日在臺北格萊天漾大飯店舉行,在兩岸來賓及媒體共同見證下,由中華書學會會長張炳煌主持「揭字」儀式,並揭曉今年度的代表字是「融」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張炳煌與書法家羅順隆、燿華企業集團會長張平沼、中國時報社副社長暨工商時報社總經理王儒哲、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以及與會兩岸嘉賓,隨即在現場揮毫潑墨,以楷書、隸書等字體在宣紙上,共同書寫「融」這個字,為2023年紀錄了兩岸人民的共同心聲。
2023年「漢字節活動」是從11月21日開始,至12月6日結束,這項行之多年的漢字評選活動,獲兩岸民眾熱烈響應,包括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趙建民、燿華企業集團會長張平沼,臺灣商業總會主席賴正鎰,勇奪杭州亞運會冠軍的大陸體操選手虞琳敏、女子田徑百米名將葛曼棋,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梁朝偉等知名人士都熱情推薦,很快選出「轉」、「歎」、「盼」「通」、「望」、「啟」、「快」、「融」、「韌」「和」等36個候選年度漢字。
經過兩輪的票選,兩岸共有1569萬4604人次參與投票,最終「融」這個字以98萬2072票脫穎而出,當選2023年海峽兩岸的年度漢字。名聞兩岸、獨樹一幟的書法界巨擘張炳煌,他激動的表示,「融」這個字確實是當前兩岸最需要的事,「融」獲選為最能代表兩岸民眾共同期望的年度漢字,說是真實反映出兩岸民眾所思所感,凝聚兩岸民意的寫照。
張炳煌也有感而發的指出,「融」的確是非常符合目前現實,兩岸畢竟有不同想法、不同的作法,需要融合互通、了解!不僅今年、明年也非常需要這個字。
他認為,今年比往年更具體事實,不僅體現兩岸目前最需要的事,更希望藉由「融」,互相更進一步了解,更進一步進行兩岸之間有利的,可以說「謙和圓融、融和」,尤其是圓融,只要大家相互之間理解之後,兩岸就會有更好的事情發生,相信會帶入明年更好的未來。
「融」這個字的推薦人,是由KNOWING新聞創辦人暨總編輯楊方儒、大陸閩南語歌后陳飛與廈門市的青少年共同推薦。當「融」這個字篤定雀屏中選為2023年兩岸的漢字時,楊方儒難掩興奮神情,他說出這段「過去三年、五年,可以明顯感受到疫情前後,地緣政治、區域衝突等演進進化,不管是融合、融通、融洽、其樂融融這些過去習以為常的兩岸實際現實,遭受很大挑戰,期待未來一年,兩岸能往「其樂融融」的發展方向前進」,與會的兩岸嘉賓莫不動容,而心有戚戚焉。
這項以漢字文化搭橋,書寫兩岸民意為宗旨的「兩岸漢字節」,自2008年創辦以來,是全球唯一兩岸共同評選年度漢字活動的民間交流平臺,已經陸續選出:「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創」 、「望」、「困」、「悶」、「難」、「思」等15個兩岸年度的代表漢字,不僅可以從中觀察到這15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變化,而且也能清楚地明白兩岸人民心裡在想什麼?期望又是什麼?
只是中共當局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始終不願以尊嚴、對等原則來進行對話,平心靜氣坐下來,理性為兩岸問題找出符合兩地人民最有利的可行方案,不僅關掉民間兩會與官方溝通管道機制,而且不時以「認知作戰」的假訊息,意圖分化動搖臺灣民心,或是以軍演、共機飛越海峽中線與軍艦形同繞臺的軍事進逼模式,對臺進行文攻武嚇。以軍機擾臺為例,2021年為972架次、在2022年卻大幅增加到3324架次,2023年更是變本加厲,由去年每月平均約280餘架次,今年再創新高,增加到每月約380餘架次,其中9月17日至18日清晨,一天之內竟寫下103架次的最高紀錄,使臺海緊張局勢日益升高,誠如蔡總統所言:「共軍持續不斷的軍事活動,無助於兩岸關係,也無助於區域的和平穩定。」
的確,兩岸關係的回復,需要雙方的善意與誠意,而不是單方面秀肌肉、亮拳頭的霸凌作為。由中共海滄區委宣傳部、海滄區文聯、《廈門日報》社、旺旺中時傳媒集團主辦,大陸《海西晨報》社、臺灣《工商時報》社承辦,中華書學會、廈門市書法家協會、海滄區文旅局、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卓越傳媒集團、環球網、新浪網協辦。由兩岸民眾選出2023年度漢字「融」,就是兩岸關係破冰的最佳解方,確實值得中共當局深思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