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4/05/25 正面看待賴清德總統所表達的善意有益兩岸融合
各位聽眾朋友: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在五月二十號宣誓就職。賴總統在宣誓就職以後立即發表演說,期許未來四年要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臺灣」為願景,並且對新政府執政的方向作了重點宣示。賴清德總統強調,民主自由是臺灣不可退讓的堅持,和平是唯一的選項,繁榮是長治久安的目標。他同時在演說中堅定地表述,民主、和平、繁榮是國家發展的路線,也是臺灣與世界的聯結。
至於海內外高度關注的兩岸關係,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具體表達了善意,他指出兩岸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臺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並且「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使兩岸過去多年互動的成果得以持續累積。
賴總統同時呼籲中共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從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分裂分治,也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政經體制。這是誰都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絕不會因為中共當局的主觀意志或立場而有所改變。
即使民主進步黨出身的賴清德總統,有他不可避免的背景包袱,也必須尊重「中華民國憲法」,不能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並且顧及臺灣某些民眾的感受。相對的,如果賴總統全盤接受中共對兩岸關係所作的定位,恐怕是會受到更多來自黨內的質疑,反而不利於他引領兩岸政策走向正面發展。正如賴清德總統所說的,「如果國家領導人以人民福祉為最高考量,那麼,臺海和平、互惠互利、共存共榮,應該是彼此共同的目標。」兩岸當局要是有心造福兩岸人民,就應該先行放下現有的爭議,展開良性互動的對話。至少在賴總統已經表達善意的同時,中共當局就必須有所節制,不應該再出現其他不友善的動作,以免激化兩岸的對立情緒,為臺海和平穩定帶來難以預測的隱憂和變數。
此外,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屢次提到「民主」兩字,並且指出「民主臺灣是世界之光」,「民主臺灣是世界繁榮的推手」,其實也是在對大陸方面強調,臺灣經歷了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的演進,大多數人都珍惜目前的生活方式,而維護自由、民主的價值,也必定是新政府延續承擔的責任,絕對不會屈服於任何壓迫和威脅。對中共當局來說,兩岸關係只有民族大義的原則,不必考慮其他的問題。可是,對已經擁有經濟自由、政治民主的臺灣民眾來說,卻是一種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抉擇。民主的核心價值,不但是臺灣民眾在兩岸議題上最關注的焦點,也是形成當今兩岸政治分歧的主要因素。唯有中共當局進行配套的政治改革,並且改善大陸人權狀況和落實民主制度的措施,才能爭取臺灣民眾的認同,促進兩岸社會進一步的融合。
當然,要求中共當局立即實施民主改革,跟要求隔閡已久的兩岸社會立刻融合,同樣都是不切實際的。不過,中共當局仍然應該更正面看待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所表達的善意,避免兩岸走向政治對立、軍事對峙的局面。畢竟,賴總統的就職演說符合臺灣的主流民意,除了宣示他身為國家元首領導全民的高度以外,同時也展現了訴求兩岸一起追求和平共榮,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政策立場。
還記得剛卸任的蔡英文總統八年前在就職演說中,曾經概括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卻因為中共當局仍一味堅持自己對兩岸關係所設的框架,未能展現有容乃大的彈性作法,以致於錯失兩岸進一步和平發展的契機。要知道,在數學的座標軸上,兩條背向的曲線即使是互相排斥,也還有一個「馬鞍點」是雙方交集的地方。兩岸關係穩定發展,也必須找出這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位置,以彈性的立場採取折衷作法,這樣才有可能打開僵局,促成兩岸良性互動的循環。何況兩岸融合所謀求的是民族長遠的未來,如果只是文攻武嚇,缺少了恢宏遠大、以德服人的格局,怎麼能夠成就萬世願景的百年偉業?
我們希望中共當局正面看待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所表達的善意,對兩岸社會融合有充分的自信,以及更大的期許與包容。相信只要雙方拋棄成見,多一些善意相待,少一些誤會責怪,讓兩岸當局能夠重新建立互信,那麼,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仍然值得寄予厚望及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