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4/06/03 陸食安問題頻發,危害國際自毀形象
違法蘇丹紅產品輸臺駭人聽聞,雖然經過臺灣政府嚴格稽查流向、落實邊境防堵等種種措施之下,已經有效控管危安風險,但整體事件卻對廣大的餐飲業者及基層消費者,產生極為嚴重的衝擊。審視中國大陸毒原料流向臺灣下游業者,包含調料、湯粉、各種零嘴及民生小吃,導致民眾受害,最令人無法原諒的,是源頭引進的李姓黑心臺商及「龍海同記食品」相關經營者,早知產品違法卻轉由親友名下多家公司持續闖關,甚至辯稱此為「兩岸檢驗標準不同」引發爭議,食安風波從悶燒到炸鍋,引爆臺灣民眾對「中國製造」的極度負面厭惡感。
回顧整起事件,自去年5月開始,臺灣政府便稽查出3批次由中國大陸輸入辣椒粉不合格,因此提高抽驗比例到進口總數的2成;又因不合格數量持續上升,抽驗比例再依序從3成、5成,最後甚至提高到全數檢驗,終於在今年初查獲濟生公司辣椒粉含蘇丹紅18ppb,及其上游原料來源保欣公司等違法事件,經移送檢調偵辦並分別裁處罰鍰,衛福部也隨即落實前端源頭阻絕措施,同步強化後端市場稽查措施。如此重大的食品工業褳鏈系統性問題,仰賴政府稽核、業者自律及消費者明察等三方共同防制,但仍不諱言,只要源頭輸出的中國大陸無法根絕食品安全問題,再嚴格的控管也永遠難以杜絕風險與漏網之魚。
以當前釀禍的蘇丹紅為例,大陸不肖業者違反法規使用早有先例。原本添加再碳氫溶劑、油、蠟和工業塑膠及其他合成材質的人造化學染色料蘇丹紅,涵蓋廣及18個省分,雖該公司負責人遭查獲被判刑15年,但坊間仍傳出多起的類似違法事件。隔年中共官媒報導,包含甘肅省工商局聯合省衛生廳、商物廳、食藥局等6部門,聯合召開食品安全情況通報會上指出,經對蘭州和白銀兩市5個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辣椒製品檢測發現,經然還有高達66%的散裝辣椒製品含有蘇丹紅。
除了調味料之外,甚至有蛋商鋌而走險、昧著良心在飼料中違法添加,其目的僅僅為了讓雞、鴨蛋黃呈現深邃的紅色,賣出更高的價錢。2011年臺灣消保會還明文提醒,國人前往大陸和港、澳地區旅遊時,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紅心鴨蛋或雞蛋,以免造成身體健康的隱憂。
正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眼底下只有錢,泯滅人性無視他人健康的黑心企業,膽敢屢屢違法亂紀,主要成因在於中共缺乏制度化的法治精神,以及重視基本人權的集體素養。2008年,對岸爆發嚴重的「毒奶粉」事件,起因是許多選用三鹿集團奶粉餵養嬰兒的家長,陸續發現孩子罹患腎結石等疾病,之後才查出三鹿奶粉竟然違法添加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等化工原料。經過中共官方廣泛的篩檢和調查,受害嬰孩高達29.6萬人,在成長階段遭受如此嚴重的毒害,後許再多治療皆以枉然。
但受限於貪腐的官僚體制,加上基層商販普遍缺乏法治觀念,後續調查和回收效果極其有限,其「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坦承,截至2010年12月31號,仍有高達2000噸的毒奶粉在市面流動,此一現象不但造成大陸人民恐慌未解,甚至衍生集體赴香港、甚至組團出國「搶奶粉」的誇張現象。
食安惡行層出不窮,包括以亞硝酸「工業鹽」假冒「食用鹽」,導致多起慢性中毒;「工業甲醇」製造「假酒」,致使飲用者失明、罹患肝病甚至死亡;低價販售由廢油再提煉而成之「地溝油」,充滿細菌、病毒、重金屬和各種致癌物質等諸多惡例,讓中共在內部治理上顏面無光。2015年,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4次會議中,表決通過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隨後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在記者會中聲稱,「新法體現嚴懲重處原則,強化食品安全刑事責任的追究。」試圖挽回民眾失去已久的食安信任。但時至今日,仍不時網傳學校供餐主食毒米菜餚糜爛,甚至此前爆發重大食安事件的廠商如「伊利」和「蒙牛」等大型集團,仍占據奶業主導地位,繼續大發利市,追根究底還是與中共「有關係,就沒關係」有關。
進一步分析大陸食安漏洞,不難看出自其推行改革開放後,因高度重視經濟發展,導致許多價值觀歪斜,一味地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卻對法治不成熟、人治凌駕一切的錯誤思維視而不見。
中共永遠無法否認的是,在舉國高達十幾億的龐大人口下,代表者難以計數的食品產業鏈,從上游原料供給到下游攤商通路,因官方嚴重貪汙和瀆職,導致上梁不正下梁歪,相關機構不但無力監管,且大多數的業者也缺乏能力提升品質,更難符合愈趨嚴謹的國際規範。此外,為了貪圖經濟快速發展,過度縱容道德感薄弱的不肖廠商和基層業者,致使種種違法誇張行徑都能輕易逃避監督,尤其是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層級過低,法規不清且賠償機制不完善,以及犯罪懲罰刑責過低,導致不法商人一犯再犯,或屢屢勾結官員玩弄體制,各方包庇下持續漠視食品安全問題,也禍及周邊鄰邦遭其毒害。
追本溯源,我們雖然無法改變中共內部衍生出的食安問題,但可以做到的是持續慎選食品產地,同時支持政府強力查緝,中央攜手地方,全民齊心打造堅實的食品安全網。當前,臺灣政府已無限期禁止檢出蘇丹紅產品的境外製造廠或出口輸入產品,以及落實邊境全面逐批查驗措施。在後端市場部分,則與地方政府與業者攜手合作,加速檢驗和產品下架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