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4/12/24 評論中國大學生「夜騎開封事件」

河南鄭州上萬名大學生近日流行騎著「共享單車」夜衝開封,導致當地多條路段嚴重癱瘓。一位居民直呼,一覺醒來覺得天塌了,「造成道路嚴重癱瘓,早上送孩子去醫院看病都進不去。」當地政府、多個校方已開始下令,禁止此行為。

綜合陸媒報導,一句「青春沒有售價,夜騎開封拿下」,帶動了河南鄭州大學生的夜騎開封潮,越來越多鄭州大學生加入夜騎隊伍,騎4至5個小時,抵達50公里以外的開封,8日晚夜騎人數到達一個新的高峰,已超過20萬人。美團單車、哈囉單車、青桔單車三大共享單車平臺聯合發布騎行倡議書,希望大學生們慎重考慮,並減少此類行為,9日下午,三大平臺再次聯合發布《鄭州共享單車使用聯合公告》,明確指出超區騎行將鎖車。鄭州警方9日也發出通告指出,因鄭開大道鄭州段多處路面被共享單車等物品佔用,為盡快清理相關物品、確保道路通行安全,依法決定自9日16時至10日12時,對鄭開大道鄭州段非機動車道實施禁行措施。

不過,網上有人於是發起,「夜騎」活動移師至其他城市進行。「夜騎開封被按下暫停鍵」等相關話題,9日晚相繼躍為中國社群熱搜榜冠軍,引發大陸網友熱議,未來事態是否會繼續延燒,還是就因此戛然而止值得關注。

 

其實夜騎一開始只是幾名大學生突發奇想在半夜騎乘共享單車到開封吃灌湯包的個別行為,而騎往開封的過程拍攝影片放置在網路社群,慢慢引起關注;今年6月時也只有零星大學生跟風參與仿效,隨著網路討論推波助燃,以及地方政府鼓動,例如開封市當局將「夜騎」作為招攬旅遊政策的號召,甚至針對夜騎的大學生提供優惠措施,一些觀光景點的門票還提供減免,開封市政府更為此調度人力指揮交通、設立單車接駁,短時間內參與夜騎的人數暴增,旅遊商機成了社會問題。

表面上,「開封夜騎」原本被定為是「中國歌頌青春」的熱潮,「青春沒有售價,夜騎開封拿下」的口號更一度廣傳,然而,這原本是毫無目的性、組織性的個別案例,卻突然間演變成網路動員的活動,其實也是來自地方政府有意藉此吸引人流,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操作。說白了,當前中國經濟陷入困頓,地方政府也面臨發展疲軟的壓力,為了能短暫創造話題、甚至在網路上引起風潮,藉此獲取觀光人潮、增加公帑,因此開封市當局短期操作是導致「夜騎」爆紅的推波者,沒有萬全的方案配套,一切為了獲得短暫的旅遊商機,這也顯示中國目前經濟瓶頸的狀況。

 

當然,這也顯示出中國青年的社會壓力。中國青年的失業率持續創下新高,在未來迷茫與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之下,中國青年勢必需要一個宣洩的管道,來宣洩自身壓力。也因為,青年求職的不易,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國青年所承受的壓力就已經很高,來自華人家長的「教學傳統」,必須考上「985」、「211」、「雙一流」等重點名校等。因此升上大學,獲得更自由的環境,自然會為了宣洩壓力,而容易受到煽動參與許多活動。

近幾年,中國經濟下滑、市場疲軟的跡象愈演愈烈,年輕族群的失業率攀升難緩,這都是中國社會瀰漫不穩定的因子,2022年11月在中國各地蔓延的「白紙運動」,除了是中國年輕人為了悼念新疆烏魯木齊民宅火災的行動,更衍生出中國民眾大規模對當時中共「動態清零」的不滿情緒;如今,「開封夜騎」的景象,不免讓人聯想與「躺平社會氛圍」有關,夜騎人潮有人高舉「自由」旗幟,縱然這不等於有特別的政治意涵,但卻可能隱含著中國年輕族群對出路的失落。不過,為何北京當局對這次事件高度敏感?主要可能是因為青年們聚集,事態可能會有擴大的可能性,中國大學生相較於其他族群,對於網路的使用更加熟練、擁有更多的資訊來源、教育程度也較高,加上青年們的滿腔熱血,從單單騎腳踏車「出遊」,從而宣洩壓力,進而抱怨對社會、對政府的不滿,最終演變成學生運動。這是中共的紅線,觸動了敏感神經,為了不讓事態擴大,因此中共馬上出手控制,不讓此次事件有擴大的可能性。

問題是,就算白紙不能高舉了、萬聖節不能遊街了、單車不能夜騎了,中國年輕人對於社會的不滿會因為政府管制而消弭嗎?恐怕不是如此,年輕族群的「創意參與」難擋,改以徒步形式也是如此,除非中共對內進行全面社會監控,否則被壓抑的中國社會仍會找出「出路」,那些表面無意、輕鬆、有趣單純的集結形式,慢慢的也會對中國社會、政治形成一種反思,就算中共可以「條條塊塊」控制,但人心的道路很細,這也凸顯出在威權主義擴張下的中共極權統治模式,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會愈緊張且愈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