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3/28 期望中共不要再冥頑不靈

向來堅持防控疫情「動態清零」政策的中共當局,儘管傳播力更強的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大陸許多省市都淪陷,但是當局還是採取嚴格的「封城」措施對應,但因為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讓人民像是生活在人間煉獄,苦不堪言!
一直到去年11月24號新疆烏魯木齊的一場大火,造成10位無辜民眾因為嚴格的封控措施,導致無法及時破門逃出而活活被燒死的悲劇發生。這起意外馬上點燃各地青年學生與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心中怒火,在各地發起「白紙運動」,對中共違反人民自由的「動態清零」政策,表達強烈不滿的抗議;為回應並安撫人民情緒,去年12月7號中共中央發布防疫《新十條》政策,同意無症狀或輕症的民眾可以居家隔離,並保證藥物供應以及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比例,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健康碼等防疫政策取消;去年12月13號更加大力度放鬆限制措施,終於和世界先進國家同步,要與「病毒共存」。但是也因為前面堅持冥頑不靈的防疫政策,不只使中國大陸的經濟面臨越來越大的付出代價,同時也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用月度城際卡車流量變化,推算各城市實際收入變化的研究報告指出:「像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實施封城兩周,對當月全中國GDP的影響大致在2個百分點左右,這場封城的損失大約為1900億元,其中約有百分之7是來自於當地封城對其他城市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從去年3月到10月,對大陸進行封城的統計發現,152個地級市遭到部分或全面封鎖,影響人口超過2.8億,其中有114個城市是在「20大」臨近的8月到10月被封鎖的,只有北京是唯一沒有被全面封鎖的城市。換言之,中共在上海等各大城市與省份實施封城付出的經濟代價,確實令人難以想像。
而誠如美世全球財富和投資業務總裁努祖姆所言:「封鎖意味著人們不能旅行、不能消費、不能工作」,「這樣說可能不太人性,但對GDP而言,封鎖的影響比病毒的影響大得多。」雖然中共中央國務院要求各地在幫助企紓困的政策上能出盡出,但效果並沒有顯著改善!標普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庫季斯就不以為然的表示:「在疫情封控中,如果企業不能擴張或人們不能花錢,那麼向經濟注入資金並沒有什麼意義了!」
此外,由於「白紙運動」爆發並且迅速蔓延到全中國,習近平藉著去年12月1號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會談的機會,明確表達:「Omicron變異株與Delta變異株相比,死亡率更低,這讓中國大陸對進一步鬆綁防疫政策會『保持更開放的態度』。」習大大此話一出,長期堅持嚴格「清零」政策的中共在幾周內就快速轉向,但是防疫政策突然放開,配套措施又不能有效連結,反而導致疫情火速點燃,彷彿一場大海嘯的襲擊。根據華人知名媒體《科技新報》的報導,大陸疫情擴散地十分猛烈,農曆除夕前一周,各大醫院回報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告確認「新冠肺炎」致死案例的數據,就多達1萬2658人,中國疾管中心首席專家吳尊友就發文表示:「當前這波疫情爆發中,全中國至少百分之80的人口會遭受感染,換言之,大陸會有11億人確診。
但是這個數字和死亡人數,難免要啟人疑竇,因為中共在放棄「清零」政策後,已經大規模縮減核酸檢測能量,很多檢測亭早已經拆除不見,想要掌握真正的確診與死亡人數,幾乎是天真的想法,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就直言「中國疫情不透明,提出的數據不是很可信」,這也正是各國只好採取邊境管制與篩檢措施自保的原因,不只讓大陸遊客顏面無光,而且也重創「中國」的防疫形像,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賽呼籲中共當局:「應該提供更快、定期和可靠的重症和死亡數據,以及更完整和即時的病毒基因組定序。」讓疫情透明,方能有效對症治療。
此外,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第一大工廠與最大消費市場,雖然控疫已大幅度開放,但因防疫期間外資已經大幅出走,大陸體質產業不佳紛紛關門大吉,以及疫情日益嚴重,民眾的消費力薄弱,加上「烏俄戰爭」引發全球性的經濟通膨以及美「中」兩大國的貿易摩擦,不只大陸經濟明顯倒退,而且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衝擊。凱投宏觀高級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認為:「中國需要相當長時間來適應與病毒共處,消費活動可能要在3到6個月之後,才能恢復到「類似於正常的狀態」。
誠如大陸「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由衷推崇中國國防科技始祖園丁,也就是前政協主席俞正聲的叔父俞大維所言:「只有能行得通的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任何事就像一塊銅板,都有正、反兩面,不能走極端。歷史上的王莽、王安石等變法失敗,都是空有理想,沒有注意到可行性,結果注定失敗。」因此,「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中共當局應該謹記這次防疫政策的缺失,尊重專業,借鏡臺灣與先進國家的防疫經驗,提出有效防疫對策,不要再為了展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優越顏面,固執而繼續犯錯,相信對大陸民眾與全球人民才是真正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