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2/01/27 透析中共「輿論技術服務」策略與戰術應用
壹、前言 國際新興知名英文政治期刊《外交家》(The Diplomat),主要從事亞太地區政治社會動態之報導與評析,於今(2022)年1月4日,發表「拜登政府下的中美次國家級交流」(China-US Subnational Exchanges under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專文指出,雖然川普政府時期以來,致力於應處大陸次國家級影響力行動,以及讓聯邦政府與「中國」保持必要的緊張態勢,然而目前雙方卻仍在提升次國家級關係,特別提出警示。去(2021)年12月20日,《紐約時報》則以「購買影響力:中國如何操控臉書和推特」(Buying Influence:How China Manipulates Facebook and Twitter)為題,報導中共官方按月付費給企業,讓其等在境外社交媒體上運作假帳號,以實現中共「大外宣」目標的若干手段和細節。顯見,即使拜登政府積極倡議抗「中」聯盟,中共官方仍試圖繞過美國國家層級政府,穩步擴大政治經濟影響力,既為牽制美國對「華」政策與制裁行動,亦著眼於與未來美國國家領導人「打交道」。
貳、「輿論技術服務」出現新興策略運用空間 《紐約時報》從中共官方採購網路上蒐尋到2021年6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發布之採購案公告,招標項目為「輿論技術服務項目」,得標企業是「上海雲鄰通信技術有限公司」(Shanghai Cloud Lin)。該案涉及的服務項目和單價包括:「境外社交平臺註冊」每月5,000元人民幣(以下同),「境外社交平臺帳號落地」每次9,800元,「製作原創視頻」每月40,000元。檢視其所謂「輿論技術服務項目」,實際上則是透過運營虛假帳號來影響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境外社交平臺上的輿論風向。該招標文件詳細說明所需的服務,不僅要求供應商「隨時提供境外社交平臺相關的帳號提供給採購方」,運營平臺包括推特、臉書等,每月每個平臺需提供約三百個帳號。至於「境外社交平臺帳號偽裝及維護」,則要求供應商將部分帳號包裝成「精品帳號」,即該帳號存活時間需要夠長,並有一定數量的粉絲,且可用於推廣一些素材,「每月每個平臺需要保持3個帳號,並保證每月粉絲有一定的增長」。再者「境外社交平臺帳號落地」項目,實即俗稱之「人肉搜索」服務,中共公安部門常以「落地」指稱追蹤社交媒體帳戶背後的真實使用者。顯然,該招標案不僅揭露了中共官方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模式,也說明其等藉由網路水軍在境外進行輿論戰的手法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甚至,進行輿論風向工作,藉此招標案不斷透過西方社交媒體平臺,來駁斥外國媒體對其迫害新疆、香港人權的相關報導,試圖運用自產所偏好的意識形態內容,來推動其威權論述。
參、「輿論技術服務」網路搜捕行動與策略應用 中共官方既已建立廣泛的數位基礎設施和網路安全裝置,來控制境內網路平臺上的異議言行,而今該招標案更凸顯公安部門將對境內外社交媒體展開追蹤批評人士,並且脅迫他們保持沉默。值得注意的是,該網路搜捕行動,整合先進調查軟體、公共記錄和資料庫來查找對象個人資訊和國際社交媒體。其行動既針對居住在大陸境外者,同時也對輕微批評者與居住在海外的大陸人,甚至是他國公民。而今,中共官方不僅
組建機器人水軍,
動用外交官並
召集網紅來推動其威權敘事以壓制批評聲浪;而且越來越頻繁地騷擾大陸境內外的批評者,並威脅他們的親屬,試圖讓他們刪除被中共官方視為非法的內容。
今年1月4日,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中文網報導「數字大追捕:中國網警如何在海外社交媒體追蹤批評人士」,即根據中共官方公開的採購文件、公安手冊和從事海外互聯網調查的政府承包商,發現公安部門正在為網路搜捕行動引入新的專業技能和資金。例如,2020年期間,甘肅公安部門在召募公司以監控國際社交媒體,其中一項投標項目即包含分析推特帳號的能力,將分析推文和關注者列表。據匿名承包商稱,他係從事專門追蹤居住在美國的人士,其曾使用選民登記冊、駕照記錄和暗網,進入被入侵的資料庫來確定帖子背後的人士身分。而發到網路的個人照片,也可用於推斷其地址和朋友社群關係。另外,該報亦從中國警察
手冊和網絡安全專業人員
考試內容,發現中共官方將監控網路言論的類型,依據違規的嚴重程度將其標記為三種等級:一表示批評最高領導層或組織政治抗議的計畫;二包括宣揚自由主義思想和攻擊政府;三是指緊急程度最低的如從誹謗到色情的內容。同時,該手冊還特別要求監控境外網站上的活動。
肆、結語 中共「輿論技術服務」不僅在推動其黨國威權意識形態敘事,並積極運用公私部門合作模式,引進專業技能和資金,進行新型網路搜捕行動,進而壓制批評者與維權人士或國際非政府組織機構。值得注意的是,「輿論技術服務」還意圖繞過美國國家層級聯邦政府,展開「次國家級外交」策略,以鄉村包圍都市戰術牽制美國對「華」政策與制裁行動,甚至藉「次國家級外交」策略與未來美國國家領導人建立利害關係。然而,「輿論技術服務」與「次國家級外交」,既利用美國民主制度權力分化的特點與矛盾,也將對我國利益、區域安全和國際抗「中」聯盟,造成不穩定與潛在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