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2/04/06 中國大陸高校就業難題出現自我內捲化現象

壹、前言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今(2022)年3月5日,在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提出「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就業問題始終係其繞不開的一大難題。去(2021)年初,就業政策所設定之預期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而今,大陸經濟形勢嚴峻,「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1949年以來第5次失業潮正在形成,再加上應屆高校(大學、學院、專科)畢業生首次超1,000萬人,就業難題已成為中共心頭大患。事實上,中共有關就業失業統計,向來是所有經濟統計中最不可靠的數據。然而,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超過千萬人,觀察其就業動向,除了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之外,還有許多因素導致大陸經濟增長放緩,其中因私營企業被「強監管」所造成的就業影響十分顯著,從而導致就業市場過度競爭,造成各行為主體相互傾軋與內耗的內捲化現象。尤其,近年來中共官方對私營企業進行「強監管」,卻首度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造成排擠之特殊現象。
貳、千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考驗中共統治權威
        2022年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優化和落實助企紓困政策,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不僅宣稱「上億市場主體承載著數億人就業創業,宏觀政策延續疫情發生以來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徑和做法」;而且提出多項今年經濟目標:包括GDP增長目標為5.5%左右,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左右,符合市場預期,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等。同時,亦揭示今年將「強化穩崗擴就業政策落實,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具體政策在「著力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並且對「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000萬人,要加強就業創業政策支持和不斷線服務。」顯然,高校畢業生將首次超過千萬人之就業創業問題,勢必成為考驗中共追求經濟發展與統治權威之嚴肅課題。
參、「強監管」造成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難題
        中共官方對私營企業進行「強監管」,固然對就業整體衝擊不會很明顯,但是對於應屆與初入職場高校畢業生等特定族群卻會更趨顯著。因為「強監管」所帶來的衝擊,通常體現在對於工作經驗不豐富的族群。一方面,去年以來中共官方以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由,對私營企業、科技巨頭「強監管」,不僅造成新一波裁員潮,並長期影響了這些公司的招聘前景。去年中共強化新興經濟領域管控力度,不僅自監管部門集中整治百度、京東、阿里巴巴、騰訊等金融科技平臺之後,更強化對加密貨幣、互聯網、輔助教學,運輸、外賣、視頻遊戲平臺,有關涉及高耗能、反壟斷、數據安全、財政合規等方面的執法行動。這些新興經濟領域,幾乎全面涵蓋大陸生產、消費、娛樂、零售等新興行業。去年10月23日,中共全國人大擬修正《反壟斷法》而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檢視該《反壟斷法(修正草案)》所影響之產業,除上揭關鍵產業外,還涉及無人駕駛、線上醫療、金融科技、智慧配送等,並將新增「濫用資料和演算法、技術、資本優勢及平臺規則等排除限制競爭」納入禁止實施的行為範疇,以及將其修正納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加以處罰。由於「強監管」對象私營企業多係非傳統製造業,其較為彈性之非典型工作型態,卻係應屆與初入職場高校畢業生主要就業創業職場。然而,「強監管」普遍讓非傳統製造業生存困難,所能提供的非典型工作崗位也就不增反減,甚至造成今年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難題。可見,隨著大陸經濟放緩,就業前景跟著惡化,官方所謂「靈活就業」一詞,反而被視為對「失業」的美化用詞。
肆、結語
        事實上,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難題,連「海歸派」也失去優勢。一則,因起薪太低、工資無法償還留學的學費等原因,都讓「海歸」畢業生找不到理想工作。二則,係「海歸」數量越來越多,供過於求而造成「價格」下降。三則,若是沒有較強專業技能,單憑「海歸」背景未必有競爭優勢。四則,「海歸」常來自不知名大學的本科或是碩士,甚至海外學校為賺取留學生學費而降低入學標準。五則,「海歸派」未被重用也被質疑忠誠度,他們無法在自由開放的生活與研究條件中提出意見與建議,使才能受箝制無法發揮,對大陸經濟難起作用。即使,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8個部委,於今年2月8日,在大陸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前夕,發布「關於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範行動力促高校(大學)畢業生創業就業」的通知,指出「高校畢業生投身創新創業實踐,面臨融資難、經驗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強調「力爭2022年為高校畢業生提供200萬個高質量就業機會,為全國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做示範」。然而,當中共黨國走向更多的威權「強監管」,甚至包括箝制網路與言論自由,即使政府提出更多寬鬆政策與資金挹注補貼,其效用終究有限。尤其,「強監管」造成行為主體相互傾軋與內耗的內捲化現象,將難以激盪青年創意或創新事業,不僅成為大陸經濟與國家發展的枷鎖,也成為每年應屆高校畢業生走出校園的沉重人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