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7/03 從李強出訪歐洲 看中共當前的國際處境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最近出訪歐洲,出席了「全球融資契約高峰會議」,並且到德國和法國進行雙邊經貿合作洽談的外交之旅。這是李強從今年三月就任國務院總理以來,第一次以中共高層的身分出訪。
而歐美國家對此紛紛發出疑慮,認為經貿過於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將會帶來風險時,李強的這一趟訪歐行程,不但肩負了穩住歐洲合作關係的重責大任,同時,也反映出威權的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上所面臨的艱難處境。
不可否認的,德國和法國是當今歐美國家當中,跟中共較為友好,也是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相當密切的國家。可是,上個月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會議」上,德、法兩國仍然不約而同地簽署,認可「聯合聲明」,提出對中國大陸市場作風險防範的處置。這對有意擺脫新冠肺炎疫情,試圖振作經濟的中共當局來說,影響不容輕忽,必須得勞駕國務院總理李強親自來出訪歐洲,掃除阻擋前途的障礙,用以維護雙邊經貿正常往來,持續穩住產業供應連結而不至於脫鉤斷鏈,讓大陸經濟復甦的力道不會因此放緩延遲。
長期以來,中共憑藉著廣大的市場,以所謂「開發中國家」的地位,在關稅、出口補貼、市場開放等方面取得相對優惠的待遇,同時,也在氣候變遷、環境保護和智慧財產等國際責任有較輕的負擔,因而逐步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陸在資金支援、技術合作和貸款金額等方面 都獲得了外來投資的開發援助,即使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時,這樣的援助仍然持續了一段時間。甚至可以說,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所取得的經濟成長,主要是利用「開發中的國家」的身分,抓住了在國際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機遇,所創造出來的。
一般所謂「開發中的國家」,又稱為「發展中的國家」,是相對於「已開發的國家」而言,在經濟、技術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等都顯得比較落後。而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30幾個國家被歸類為「開發中的國家」,約略佔了全球陸地面積和總人口的70%。中國大陸藉著「開發中的國家」身分,取得經濟增長的成果,除了讓境內一部份人富有起來之外,還有大部份的人卻被一黨專政的國家機器所壟斷和剝削,挹注到中共武裝軍備的船堅砲利上,有計畫的發展核子武器和高科技戰略武器,其中包括了:隱形戰鬥機、極音速飛彈、反衛星導彈系統等等,同時,也在新能源、量子網絡和人工智慧等領域,投入了龐大的經費,不但國防預算位居全球第二;更進而在軍事聯合作戰、網路攻擊和太空作戰等方面的現代化軍事戰力,超越了許多科技先進的國家,這絕對不是一般開發中國家所能夠達到的水平。
很明顯的,中共從「開發中的國家」所得到的經濟利益,為中共軍方侵擾東海、南海和臺灣海峽週邊水域,衝撞國際現狀的行為提供了強大的後盾。不單單只有這樣,中共當局還不惜以經濟手段脅迫其他國家,包括澳洲、日本、加拿大等國,都曾在「世貿組織」的會議場合,對中共破壞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作為提出譴責,並且對威權的中國大陸是否遵守自由貿易、市場機制、信息透明的國際秩序感到懷疑。而中國大陸在「世貿組織」內享有「開發中的國家」這種特殊待遇,卻對現行國際規範上,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才去遵守,不利的就視而不見,這樣完全我行我素的作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這正是「七大工業國集團會議」參與的國家,全部響應簽署倡議,並且建立「經濟脅迫協調平臺」,來試圖減低經貿依賴特定國家的緣由,畢竟,這是全球同受其害所形成的共識,即使與中共向來邦交穩定的德國及法國也不例外。
正如這次李強出訪德國,東道主在公開會晤的場合上強調,不容許中共當局動用武力改變領土的現狀,因為,如果中共憑藉著經濟實力來去圖謀政治目的的話,這對區域安全構成了重大的威脅,絕對不是與中國大陸經貿往來的歐美國家所樂於見到的結果。尤其是中共當局一方面聲稱自己是「開發中的國家」,不願意放棄原本已經享有的經貿優惠待遇,另一方面,又透過「一帶一路」的倡議,試圖在全球各處擴大地緣政治的影響力。中國大陸這種崛起的強烈態勢,廣泛引發全球各國的不安與警戒,除了讓歐洲國家在與中國大陸交往的同時備感壓力之外,中國大陸面向全球的經貿外交 也充滿了各種的挑戰。可想而知,李強的歐洲之行,讓中共高層對當前的國際處境帶來了更切身的體會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