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8/04 中共的次國家級外交,正衝擊著中共與各國的政治互信

在今年的7月13日,德國總理蕭茲內閣發布了一份文件,標題為「中國戰略」,做為未來德國與中共打交道的全方位行動綱領。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在文件發布會時表示:「對德國來說,中國大陸是夥伴、競爭者和體制對手。但這幾年來,中國大陸扮演體制對手的角色日益凸顯」,「目前中國大陸『對內更為壓制,對外更為有進攻性』」,「若高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企業未來就必須更大程度的承擔資金上的風險」。蕭茲甚至在推特貼文表示:「『中國戰略』給予德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一個新的框架」,「目標不是脫鉤,但德國希望在未來與中國大陸貿易關係中,避免產生在關鍵領域的依賴性。藉由這份戰略文件,德國得以應對正在『發生改變、更具進攻性表現』的中國大陸。」
 
    同月14日,德國《明鏡週刊》記者在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詢問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德國政府發表了醞釀已久的『中國戰略』。中方如何看待這份文件呢?它將對中德關係產生什麼影響呢?」汪文斌則回應說:「以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劃線,鼓噪所謂『制度、利益和價值觀競爭』,更是逆時代潮流而動,只會加劇世界分裂。事實上,中德共識遠多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雙方是夥伴而不是對手。在當前複雜動盪的國際形勢下,希望德國全面並且客觀看待中國大陸發展,制定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與中國大陸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從汪文彬的發言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德雙方有著制度、利益和價值觀層面的競爭,而德國所頒定的「中國戰略」將「競爭」視為「制度對立」,並定義為對國際秩序或人權原則的不同看法。當然,從德國的角度來看,與中共的制度性對立,並非意味著不能進行合作,實質上,它投射出的是德國政府對於中共次國家級外交效應的國安疑慮。尤其德國朝野各個領域、不同層面,在與中共打交道時,經常表現出不一樣的立場;相對的,中共由於黨國威權體制統治,對外表現出更為統一的行動。因此,中共對外進行次國家級外交,看似是地方交往而非主權性質,其實就代表著中共,然而若是國家間的關係出現問題,地方性外交仍然可以進行。換言之,次國家級外交看似服務地方政府,但可能影響國家層級的外交政策。因此,德國政府迫切需要從戰略的角度,來制定對中共的全方位行動綱領。
 
    在德國及歐洲最具規模,而且專門研究中共議題的政策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曾經在2021年11月18日發布了一篇報告,標題為:「小池塘裡的大魚:中國大陸在歐洲的次國家級外交」,內容指出中共對歐洲政策,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繞過了歐盟機構和國家層級政府,穩定擴大與次級部門的聯繫,和數不清的地區以及城市建立各類夥伴關係;而且經由次國家級外交促使對中國大陸投資、研發合作以及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增加,讓歐洲地方政府和城市,基本上對中共都抱持著歡迎的態度。同時,這一則報告也發現美「中」兩國關係近年來雖然迅速惡化,從白宮到國會與美國聯邦層級的政界領袖,在「中國問題」上所抱持的立場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地方層級的州、市政府中,對「中國大陸」的態度很多時候卻迥然不同。今年6月10日美國馬奎特大學法學院教授史高維爾,在美國政策專家與政治菁英們經常發表言論以及交流觀點的政論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專文,標題為:「次國家級外交角色在中國追索美國科技之新證據」,內容指出中共獲取美國經貿機密與智慧產權,不僅達到歷史新高,而且自恃著與美國州政府進行次國家級外交推展隱匿關係。並複合產業間諜、學術交流、投資以及網路竊盜等公開與隱匿手段,進行交互應用。
 
    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不僅強調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及新挑戰」,也揭示中共當前在推進對外開放中要注意的兩點:「第一點:凡是願意與中共合作的國家、地區和企業,包括美國的州、地方和企業,都要積極開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第二點:越開放就越要重視安全,越要統籌好發展,盡力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以及風險防控能力,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很顯然的,習近平當前推進對外開放的對象,已經針對美國的州、地方層級和企業領域,甚至是西方主要的民主國家,充分應用「次國家級外交」策略。而現在看來,也更明確驗證德國所觀察並歸納出「目前中國『對內更為壓制,對外更為有進攻性』」的特殊情勢。可見,中共次國家級外交仍然讓西方主要國家備感疑慮,也將衝擊中共與國際社會的政治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