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10/03 中國大陸率先踐履自己倡議的「全球文明」要點,就能避免中美兩國「修昔底德陷阱」的困境。
自從2019年中美兩國經濟對抗以來,烏俄戰爭爆發已經一年多了,兩國元首冷漠以對,雙方的國防部長無法見面,有識之士認為 中美之間的「文明衝突」無法避免,甚至中美兩國最後會爆發
「修昔底德陷阱」,以武力衝突結束對抗的說法,甚囂塵上。
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是美國政治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研究古代雅典的快速崛起,挑戰當時強國-斯巴達國際霸主的地位時,最後爆發戰爭。這位美國學者引用哈佛大學的研究說,近代歷史上新興強國與既有強國爆發的16次衝突中,其中12次 導致了戰爭。他認為,「中美兩國目前正處於通往戰爭衝突的進程」,並以「修昔底德陷阱」來形容兩強爭霸 可能導致的戰爭後果。有些學者形容 中美目前狀況像是兩隻大象打架,有的說像是兩隻蠻牛在鬥爭!到底誰 該有智慧退讓一步呢?讓「修昔底德陷阱」的戰爭危機,看到化解之勢?
有位學者提出了中美大戰有如兩隻羊,分別從甲乙兩方搶著要過獨木橋,當兩隻羊都走到獨木橋的中央時,如果互不相讓,互相頂著犄角打架,運氣不好的話,可能兩隻羊都跌入深淵而死亡,運氣好的話或許會有一隻羊獨自存活。到底哪隻羊會 有智慧的退讓呢?這位學者提出了 比較理論,他說:比較相信和平的羊或許會先退讓、相信世界能同時存在兩隻羊的會先退讓、相信自己願意承擔更多責任的羊
或許會先退讓、自我幸福感更高的羊或許會先退讓。這位學者最後提出的結語是:相信自己更優秀的羊會先退讓。如果我們從這位學者的標準來看,或許各位聽眾朋友會在內心深處同意,始終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大陸,或許會更有智慧的化解「修昔底德陷阱」的戰爭危機。
習近平是一個對中華文化著力甚深的人,在他掌權這10年內,他常常引用中華文化的經典名句 增添風采。記得 在2013年博鼇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就曾經說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消除疑慮和隔閡,把世界多樣性和各國差異性 轉化為發展活力和動力。
2014年,習近平在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說: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我們要尊重文明的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不能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 2020年,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談到:我們要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
……摒棄意識形態爭論,跨越文明衝突陷阱……讓世界多樣性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人類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態。
習近平掌權10年來更提出4個全球性倡議,分別是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2021年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今年3月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以及5月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
「全球文明倡議」的核心要點是,呼籲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與包容,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於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路。從這些倡議中,我們相信 習近平一定有化解「修昔底德陷阱」的智慧。
孔老夫子曾經說過:「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就是說,孔老夫子以前聽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他是什麼樣的人,後來或許發現被騙多了,所以,他現在要把別人的言行,一起對照 加以觀察,才決定要不要相信他。
中國大陸真的「言行一致」嗎?全世界的國家,以及臺灣同胞也都在看,中國大陸真的能具體的實踐「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理念嗎?真的能夠實踐「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嗎?尊重臺灣從明朝末年開始,與中國大陸分分合合所產生的文明多樣性嗎?能否願意和臺灣「和平共處、和諧共生」呢?
我們寄望在所有聽眾朋友,寄望在習近平,率先實踐自己倡議的「全球文明」,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這樣 一定能夠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