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4/11/05 評價上海發放消費券


上海市政府9月25日宣布投入財政資金人民幣5億元對餐飲、住宿、電影、體育4個領域發放「樂·上海」服務消費券,9月28日開啟第一輪發券,採「先到先得」方式領取。除了電影消費券是每張電影票可抵用20元或30元,其他都有不同檔次的滿額減門檻,如滿300減50、滿500減10等,換算折扣概念,大概在7折到9折之間。美國之音今天報導指出,這種折扣方式「猶如百貨公司週年慶優惠」,也有上海市民認為上海市政府「淘寶用多了,開始照進現實了,太搞笑了,一點誠意都沒有,不可能促進消費。」,並擔心此舉可能變相拿去補貼店家。報導指出,微博也湧現針對消費券的質疑聲浪。有上海網友批評,「不捨得就不要發,又想刺激老百姓消費,又不捨得放水」,也有網友表示為何不發現金,更有網友質疑,「為什麼每次發放都遮遮掩掩,告訴你補貼、不告訴你在哪兒領?」

但是此舉只能夠僅能促進短期消費,無法有效解決經濟問題,無法扭轉中國經濟長期結構性的滑坡,中共時常只著重解決短期問題,都忽略了局夠性的問題。因此上海此舉反而暴露出中國經濟的嚴峻程度。那為何過去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會遇到如此的經濟危機呢?

這可以從多個面向來看:

第一個就是中共整個結構性的問題,中共一直以來都是實施計劃經濟,然而近期中國經濟快速下滑,內需市場已不再能夠支撐中國經濟,因此共產主義施行計劃經濟的問題已經逐漸浮現。

舉例來說,這與自由市場中的供需法則大相逕庭。在自由市場中,生產量由市場需求決定;但在中國,當中央下達命令,地方就必須無條件執行。然而,這樣的計劃經濟模式導致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因為國內市場無法消化如此大量的生產。

面對這種情況,中共試圖通過「一帶一路」政策來解決問題。它向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讓這些國家購買中國的過剩產品,短期內暫緩了國內的經濟壓力。然而,這種做法只是權宜之計,無法長期持續,甚至導致惡性循環。如今,這種策略的弊端逐漸顯現,成為當前中國經濟問題和消費疲軟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個跟美中貿易戰下習近平加強社會管控、從過去政左經右的路線逐漸加強對社會國安的管控,走向「政左經左」的路線有關。從現在香港的例子來看,就能看出問題點。隨著美中戰略競爭的加劇,反送中運動、新冠肺炎疫情的管制,中國大陸強調「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政治安全」為核心,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進一步限縮香港的自治空間,重塑政治制度以強化「行政主導制」。過去一年來,中國大陸與香港的經濟復甦力度也不如預期,且前景不明。地緣政治的影響使外資大幅撤出。2023年的中國大陸FDI僅有330億美元,是30年來的最低;香港的FDI也僅有233億美元。

《港區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施行,也讓香港的國際地位不斷下降。香港不再具備與西方價值一致的自由、人權等核心價值,難以吸引西方人才。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香港,也發生在中國,因為自2018年以來,中共對於國安、社會管控的加強也讓眾多外資有所顧慮,深怕在中共如此管控下無法自由貿易,甚至是公司的商業機密被迫要讓中共知情,因此大幅降低外資的投資意願,也讓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甚至是下滑。

 

總的來說,中國經濟會有現在如此慘烈的局勢,都與中共的政策有所關聯。第一是固執施行計劃經濟。請別忘記,中國為何能夠在二十一世界經濟實力突飛猛進,是因為鄧小平改革開放與中國加入WTO,擁抱自由市場才是對經濟好的選擇。第二是中共現在加強國安控管,不只人民個資、權益受到侵害,無法發聲,更因為外資的疑慮,讓投資減少進而讓經濟萎彌不振。因此上海這種發放消費券的方式可以說沒什麼太大的用處,甚至連短期刺激消費都沒辦法。中國現在需要的不是刺激消費,而是想要提升消費能力。因此中國捨棄計劃經濟與走向民主化,才是改變經濟的根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