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4/11/10 陸俄阻撓東亞峰會共識 南海難平靜
東協10國及美國、中國大陸、日本、南韓、俄羅斯、印度加上澳紐共18個國家,10月8日起齊聚在寮國首都永珍出席東協系列峰會,研商如何因應緬甸及南海最新情勢發展。不過,由東協草擬的南海宣言草案因各方不能達成共識而最終無法發表共同聲明。
一位匿名美國官員會後指出,各國未能通過聲明的主因是北京及莫斯科反對草案內容關於南海問題的措辭,致使峰會必須全盤捨棄。對此,中共並未有任何回應,但俄羅斯外長則怪罪美日澳紐韓等國「政治化」宣言內容,才是破局的關鍵。顯然,南海議題也因大國角力及地緣政治競爭而陷入僵局,同時暴露出印太地區錯綜複雜的政經關係,正挑動著美國與中國大陸競逐霸權地位的敏感神經。
根據路透社披露的草案內容,顯示東協欲在聲明裡加入一些子條款,其中包括一份2023年聯合國決議提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置了所有海洋活動必須遵從的法律框架」,更強調「包含南海、朝鮮半島、緬甸、烏克蘭、中東在內的國際環境,都為地區帶來了挑戰」等字眼,都讓陸俄感到不悅而反對。
峰會期間,中共總理李強表示,北京致力於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正努力推動一套行為準則,並強調其「主張有堅實的歷史和法律作為依據」。換言之,李強表明了中共的立場,雖願意遵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實際上希望能藉由「多方雙邊談判取代多邊對話」的迂迴方式,抗衡美國推進的印太戰略及民主同盟。
中華民國政府也針對峰會觸及南海議題的內容,發表透過外交部發表嚴正聲明如下:
南海諸島屬於中華民國領土,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國際法及海洋法上的權利,不容置疑。
我國支持南海航行及飛越自由,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反對任何聲索國以恐嚇、脅迫或武力等方式處理南海爭議。
我國秉持「四點原則」及「五項做法」,主張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方式處理南海議題,我國重申願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與相關國家共同維護及促進南海區域和平與穩定,並共同保護及開發南海資源。
自習近平接任中共總書記以來,打破自己向國際社會「不會軍事化」南海的承諾,多次擴張共軍在南海的軍事據點及武裝,亟欲顛覆不以軍事行為破壞南海權力平衡現狀的默契。同時,中共並以其優勢的海警局船艦騷擾及脅迫菲律賓等國,目的就是要造成非法佔領島礁的事實,實質掌控南海航道。
中共近年來就透過「一帶一路」取代原先的美國資金,在柬埔寨就打造能容納其航母的軍用碼頭。柬國政府堅稱此基地並非中國大陸專屬,但至今僅批准共軍船艦靠港也是事實。雖然這個港口對共軍的軍力投射沒有多大幫助,但就東協國家警惕著中國大陸軍事威脅的現況來看,仍具有邁向國際的象徵意義。
所幸,美國等國家多年來以自由航行權的主張挑戰中共的違法行徑,強化與東協國家的軍事合作交流,不僅制約北京的野心,也避免中共在東南亞地區擴張勢力版圖,進而利用經濟手段脅迫鄰國就範。
南海是維繫國際經濟命脈的重要航道,每年至少有價值3兆美元貨物通過該水域,因此涉及各國利益的主權爭議遂成為最熱門的國際焦點,也是東協各國歡迎美國繼續維持其軍力優勢的主因,進而牽制且削弱中共的意圖。
不過,中共在該地區的實質影響力逐年增強,是項不容忽視的問題。根據新加坡政府支持的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的2024最新民調,在當前美陸對抗的背景之下,若必須在兩強之間作選擇,有50.5%東南亞受訪者選擇中共政權。
隨著共軍影響力的擴張,往昔東南亞國家「軍事選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平衡策略,有可能因美國兩大政黨對外政策優先選項的分歧而遭瓦解,這對美國及東協算是警訊,我國更不能忽略這種發展趨勢。
今年代表美國總統拜登出席東協系列峰會的國務卿布林肯譴責北京在南海「日益危險」的行為,並表示將與東協國家合作「維護臺灣海峽穩定」,也重申華府支持東協推進早日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簽署的一切努力。
美國多次重申,既然自詡是太平洋國家,就不可能撤離印太地區,明確表態堅定支持維持區域安全穩定。簡言之,美國表明不會考慮在印太地區建立類似北約的防衛組織,但由布林肯首度希望東協共同合作維護臺海和平的發言來看,美國已將臺海現狀與南海和平視為連動的區域安全議題,對我國國家安全定能帶來正面效應。
對此,如何提升中華民國與美國、日本及東協各國的全方位交流合作,應該是民國國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及目標,維持民主同盟的團結,進而維護臺海和平及捍衛南海主權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