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1/21 防範「新邪惡軸心」對國際秩序的挑戰

美籍日裔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Yoshihiro Fukuyama)曾於1989年預言,冷戰結束是民主國家擊敗共產集團的勝利,也是歷史的終結,因為自由民主制度將成為所有國家政府的最後且是唯一形式。然而,這種樂觀期待隨著中國大陸藉著經濟發展的擴張行徑與普丁中斷俄羅斯民主轉型而逐漸消失,再加上北韓及伊朗專制政權仍持續威脅周邊國家,新一輪冷戰似乎已近在眼前。

 

對此,國際社會將這4個專制政權類比成二戰期間的侵略國,統稱為「新邪惡軸心」(New Axis of Evil)或近期的新名詞CRINK集團。根據針對今年初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的飛彈殘骸調查,北約發現俄國的武裝不單純是俄軍製造,還包括中國大陸的技術、北韓的零件及伊朗的配備,印證了民主國家的擔憂。

 

曾任北約秘書長的前丹麥首相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今年初曾表示,民主國家支持烏克蘭的唯一理由,就是要「對抗以中國(大陸)為首,有俄羅斯、伊朗和北韓加入的專制軸心,意圖削弱美國和歐洲的聯盟」。他強調,倘若俄羅斯在烏克蘭獲勝,不僅將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還將「鼓勵習近平佔領臺灣」。

 

美國印太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今年3月在美國國會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北韓和伊朗逐步靠攏俄羅斯,中國大陸也趁美國專注於歐洲戰事之際,增強對印太地區的軍事壓力,特別是在臺灣與南海,而這些挑釁行為導致區域衝突的風險急速攀升。

 

換言之,支持烏克蘭對抗俄軍不單是為了維護烏國主權及領土完整,更攸關歐洲整體安全及民主國家的團結合作。其次,烏克蘭能否加入北約不能被普丁掌握否決權,就如同印太區域安全及臺海和平穩定亦不能由獨裁者習近平片面決定。最後,當前國際局勢詭譎多變,中共、莫斯科及德黑蘭試圖拉攏「全球南方」的第三世界國家,藉著自身經濟和能源等優勢,分化民主陣營的向心力,讓俄羅斯得以躲避經濟制裁的打擊。

 

整體而言,不同於二戰及冷戰期間的壁壘分明,國際社會因經貿全球化及跨國貿易連結的結果,經濟制裁、切斷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或脫鉤等強制手段,很難對這4個國家造成真正且重大的影響。俄羅斯面臨近乎全球的經濟制裁,依然能對烏國不定時發動攻擊就是例證;中國大陸經濟嚴重衰退、失業率高,但也憑藉自身軍事力量不間斷地脅迫周邊國家;北韓亦試射導彈意圖攪亂朝鮮半島,而伊朗則幕後支持伊斯蘭恐怖組織對以色列發動恐攻,這些都是例證。

 

不過,若從中國大陸、俄羅斯及北韓這3方的歷史及地理連結關係來看,這個新邪惡軸心並非全然同心。習近平對金正恩派兵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就感到芒刺在背,深怕兩者聯手會削弱北京對平壤及朝鮮半島的影響力。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日前在華府智庫座談會指出,美國在與中共官員接觸過程中,明顯感受到「中國大陸對北韓和俄羅斯互動日益緊密的不安」。

 

習近平與普丁雖高喊「雙邊關係無上限」,但兩人各懷鬼胎,暗地盤算如何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都有在非民主陣營劃地稱王的強烈企圖心。或許兩人的貌合神離,將能帶給民主國家一個難得機會,就看怎麼利用把握。

 

不可否認,美國及北約避免刺激普丁擴大戰局、進而引發北約和俄羅斯正面衝突的顧慮,遲至日前才批准烏國動用西方導彈攻擊俄國邊境地區,是戰事得以延續到現在的原因之一。要如何達成停火與維護烏國主權領土的平衡,確實是當前國際社會的最大難題!

 

七大工業國集團(G7)日前在義大利舉行外長會議並發佈聯合聲明,除了重申持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侵略戰爭、關切中東危機對全球及區域安全的影響外,也表達了對印太地區情勢發展的嚴正關切。G7外長聲明提到中共意圖挑戰區域和平穩定的野心,包括北京在東海與南海的軍力威脅,更強調「維持臺海和平與穩定對國暨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並呼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關於臺海安全,中華民國願意與中國大陸和平相處、共同穩定臺海和平現狀,但斷無可能放棄自己的主權及政治制度。面對「新邪惡軸心」對現行國際秩序的挑戰,政府應與民主國家密切合作,反擊任何破壞民主制度與分化朝野團結的中共統戰陰謀,在強化國軍自我防衛能力之餘,突破中共對我國國際參與的封鎖,進一步提升我國與各國的全方位交流,粉碎中共對臺陰謀,讓習近平不敢輕啟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