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2/28 迎春納福賀新年
中國向來以農立國,自古農業社會是以天象定曆法,而春節就是過去農業社會所訂出來的節慶。幾千年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春節已經成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了。
春節過年不但具有農業生產的意義,更是聯繫親族情感的團圓日。我們來看「年」這個字,它的象形文字,正是一個人頂著一綑收割下來的稻穀。在往昔的農業社會,經過了春耕、夏耘、秋收,一整年的忙碌之後,春節期間正好休養生息,同時也為來年春天的播種做準備。到今日工商社會,春節過年雖然少了生產儀式的意味,但是,年度營業結算以及年終獎金的習俗,也同樣反映了過去一年的經濟狀況。
至於親族團聚與酬神祭祖,也與生產儀式同樣受到重視。在春節期間有各種各樣的民間宗教活動,而家家戶戶也都準備了祭品拜拜,酬謝祖先與諸神的庇佑,並且祝禱來年平安順利。遠方的遊子,忙碌的家人,也都在除夕前紛紛放下手邊的工作,趕赴圍爐團聚的年夜飯,共享天倫之樂。就算是遠遊他鄉、來不及回家的人,也會利用電話向長輩拜年、報平安,充分表現出傳統文化注重孝道與倫理親情的美德。
雖然每個地方過年的習俗和方式,或許不完全一樣,但是,那股從文化傳統孕育出來的濃厚情感,卻沒有因為地方的不同而有太大的差別。而生活在台灣的民眾,至今仍然保有過春節的傳統習俗。在正月初一這天,為了博取好采頭,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良辰吉時焚香開門,然後再往大吉大利的方向出行,祈求新的一年帶來新希望。
在正月初二這天,依台灣習俗則是嫁出去的女兒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向扶養自己長大的父母拜年。通常出嫁的女兒還會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並且發送紅包給未成年的弟妹,或者是兄弟的小孩。而娘家也會準備豐盛的飯菜來招待女兒和女婿,比較講究的人家還會以雞腿來款待外孫子女。如果是外孫子女第一次拜見外祖父母,娘家要用紅線繫上一枚古銅錢掛在他們的脖子,叫做「結綵帶」。如果是去年才出閣的新嫁娘,娘家還要特地派一個人攜帶禮物到女婿家裡,通常都是由新娘的弟弟去請新娘偕同新郎一起回家。當然,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不必操勞家務,純粹是﹁做客﹂,距離近一點的當天往返,遠一點的可就要多住幾天了。
正月初一、初二兩天忙著拜年會客,到了初三就需要休養歇息,可以睡得晚一點起床。而正月初三俗稱「赤狗日」,老一輩的人在這天通常都不出門,以免衝犯到什麼凶煞。台灣年俗諺語:「初一早、初二巧、初三睏到飽」,說得正是這種習俗。到了初四,是接神的重要日子。相傳灶神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升上天庭,向天尊秉報所司,直到正月初四才回轉凡間。
正月初五「隔開」,從這天起可以酌情更換神案上祭祀的供品,而這天也是五路財神的誕辰,經營買賣的商家大都選在此時開市。接下來「初六清肥」,也就是清除水肥,可以將過年期間堆積的垃圾清除出去。﹁初七七元﹂,相傳這天是人誕生於宇宙天地的日子,依照古禮要點七支蠟燭,準備祭品祈求上蒼驅除百病,永保安康。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而廟宇也展示花燈,小孩則興奮得提著燈籠踩街,才為過年歡慶的活動畫下最後的句點。
就算是遷居海外的華人,至今也仍舊維持著過農曆新年的傳統。甚至鄰近的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也都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保有在農曆新年過節的習俗,年節的氣氛也同樣非常濃厚。比方說越南,也有春節貼春聯、吃年糕的習俗,早期的春聯還是用漢字書寫,後來改用拼音文字來寫春聯,形成當地非常獨特的景象。至於越南的年糕,用糯米作成方形來象徵大地,內層則包裹著豬肉和綠豆沙,代表生長在地表上的蟲魚鳥獸和各類草木。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進步,在新春開年、闔家團圓的此刻,這種對祖先虔敬、對父母盡孝、對親友和善、對晚輩疼惜的文化傳統,不但會繼續體現在過年團圓、祭祖的禮俗上,同時,也將永遠植根在中國人的生活當中。在新的一年,大家都增長了一歲的時候,希望兩岸在共同的文化基礎上,持續推動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實現兩岸社會多元民主、民生繁榮的願景。最後,祝福所有的聽眾朋友,新春開年慶團圓,揚眉吐氣展鴻圖,事事如意、歲歲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