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3/07 解構中共推進國際疫苗政治
壹、前言
去年12月2號,中共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隨後,同月26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2023年1月8號開始,解除該感染採取的傳染病防治法防控等措施。由於,中共防疫政策急劇轉向導致混亂局面,以及迅速放寬防疫後出現疫情爆發等現象,固然成為各界關注焦點。然而,中共推進國際疫苗政治,刻正產生質變深刻影響。
貳、中共推進國際疫苗政治新興動向
首先,習近平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德國總理蕭茲,在今年11月4號,成為首位前往大陸進行官式訪問的西方主要國家元首。同一天,蕭茲在「中德兩國總理聯合記者會」稱:「中國已經批准外國公民可以接種德國BioNTech公司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接續,12月1號,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也前往中國訪問會見習近平。值得注意的是,米歇爾詢問習近平有關大陸防疫和近期抗議活動時,習近平罕見向國際社會公開表述大陸內部情勢稱:「人們在經歷三年的新冠疫情後感到沮喪,主要是大學裡的學生或年輕人」,米歇爾提議:「中國可以仿效歐盟,開展疫苗接種活動,而不是採取封鎖措施來控制疫情傳播」。再者,習近平於同月7日赴沙烏地阿拉伯,展開疫情封控以來對美國中東長期盟友之首次國事訪問與領導人峰會,提出「八大行動綱領」,強調「共建公共衛生科技合作中心和疫苗創新與研發合作聯盟」。基此話語表述觀察,相較於中共疫苗政治原以病毒外來仇外情緒,以及防疫自我完善民族意識做為訴求。而今由此看來,中共疫苗防控政策,將轉而在國際疫苗政治上找到調控槓桿。不僅米歇爾被中共視為歐洲對「華」關係務實派,而且米歇爾並非首次到訪中國大陸。2013年4月,米歇爾曾以比利時法語革新運動黨主席身分,赴陸出席「中歐政黨論壇」。2016年10月,米歇爾時任比利時首相也在「中」比建交45週年之際訪陸。相比前兩次,米歇爾此次以歐洲理事會主席身分赴訪,背後驅動因素既有歐洲實現自身發展、安全與戰略自主的需要,也有與中共合作探索解決全球共同挑戰、攜手共克時艱的需求。再者,今年12月25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在「2022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上表示:「中歐合作關乎全球格局穩定和亞歐大陸繁榮。友好是中國對歐政策的主基調,合作是中國對歐政策的總目標。我們樂見歐洲加強戰略自主,支援歐洲一體化進程,期望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甚至接續在「元首外交」表述:「一年來,習近平主席同歐方領導人舉行二十餘次通話和會晤,接待德國總理朔爾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華」,也特別突出強調蕭茲訪陸之重要性。凡此表明中共亟須藉由歐洲領導人平臺,推進國際疫苗政治。
參、中共疫苗政治反映大陸內外部情勢特殊
近日,朔爾茨在美國著名政論期刊《外交事務》,最新一期發表「全球歷史轉折點:如何避免多極年代新冷戰」,對其大陸訪問後不僅指出:「中國的崛起,既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對華合作的藉口。」也直指大陸面臨與全球經濟脫鉤、供應鏈斷鏈之危機。再者,習近平與米歇爾會談時,米歇爾向習近平提議:「中國可以仿效歐盟,開展疫苗接種活動,而不是採取封鎖措施來控制疫情傳播」;習近平則直指:「中方支持歐盟戰略自主,支持歐洲團結繁榮」,「共同反對搞『脫鉤斷鏈』、保護主義」。12月15號,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美國已經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破壞者、產業政策雙重標準的操縱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擾亂者和單邊霸淩行徑集大成者」。
如果BNT疫苗成為首支開放非大陸製新冠疫苗,對中共面臨「脫鉤斷鏈」與走向孤立困境而言,將投射著多重國際政治意涵。一方面,藉由給予德國專屬權,象徵排斥美國西方國家疫苗之輸陸、准用,並分化美國主導西方聯盟抗「中」陣線。二方面,美國工商界和經濟學者,對美「中」脫鉤政策並非異口同聲、保持一致。因為,即使美「中」脫鉤在國會得到兩黨支持,但是經濟脫鉤是一項非常艱鉅任務。三方面,「中」阿防疫合作,也在形塑中共所偏好的話語權,同樣為排除歐盟干擾大陸企業進入歐洲,以及向海陸絲綢之路交會中東地區之推進,設定政治進程。
肆、結語
習近平「坦率」對外表述內部封控問題,對內一昧地去除中共黨國體制威權化標籤,對外則借鏡先進國家經驗,宣示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為清零政策軟著陸退場預先鋪墊。顯然,當前中共國際疫苗政治,不僅對內為緩解脫鉤斷鏈危機,而且對外則在利用西方國家矛盾,牽制美國抗「中」聯盟。甚至,也為疫苗政治仇外情緒與自我完善民族意識,轉向對社會主義「秩序」的制度認同;相對的,則在反諷西方資本主義「混亂」的制度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