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3/31 期望中共能起福惠世界的貢獻作用

2022年中共20大閉幕,習近平打破慣例,持續入主中南海,邁入第3任國家主席的任期,確認攀登權力最高峰後,於12月7日安心飛往沙特,進行國是訪問外,並與海灣國家舉行峰會。期間受到高規格的待遇,與先前美國總統拜登的訪問之行,明顯判若天壤,沙特給足習大大面子,的確有助於中國大陸與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國家,創造出關係開展的機遇,各國人士樂觀其成外,但也希望中共能發揮對中東影響力,化解高油價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壓力,而非與美國對抗,意圖取代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引發區域衝突緊張,造成安全的威脅。
這趟沙特之行,習主席參加第一次「中國」和海灣國家(GCC)高峰會,與沙特王儲沙爾曼會談外,並與沙特國王薩爾曼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雙方企業也簽署綠能、雲服務、信息技術、交通、基建等領域的34項協議,成果相當豐碩,一如習近平用「新時代」來描述兩國關係。
然而,回顧檢視習近平去年12月的中東行,根據最具權威、客觀與專業的《CNN》分析,至少具有以下3個重大意義:
第一,「中」沙雙方在多數議題上具有共同看法,從雙方發表長達4000字的共同聲明,兩國在經濟、基礎建設,甚至伊朗核武、烏俄戰爭上,雙方都有共同交集的看法外,並引述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資深院士富騰仔細觀察所言:「他們是在表示,在多數他們認為對國內和區域重要議題上,他們都將彼此視為非常非常重要的親密夥伴」。
第二、雙方對產油有重大計畫。習近平在海灣國家峰會上就指出,中國大陸希望與海灣國家在現有基礎上,建立更深的能源合作,他承諾將會「持續且大量從海灣國家進口原油,並且增加天然氣的進口。」根據沙特通訊社的報導,12月9日沙國的國家石油公司已與山東能源集團簽署協議,將共同在中國開發煉油廠。換言之,「中」沙未來在國際石油能源上,將可握有主導市場的優勢。
第三、雙方雖尚未停止以美元交易石油,但習近平在這次訪問中,以鼓勵海灣國家「善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以及使用中國貨幣作為石油和天然氣交易的平台。」基此,停止美元改用人民幣作為交易石油與天氣的貨幣腳步,以目前中沙兩國關係的發展態勢下已嗅出端倪,一旦成真,這項舉動將使得中國更接近強化其貨幣的國際地位,以及弱化美元,甚至美國經濟的目的。
由於沙特發現近年來與阿聯酋等鄰國的競爭愈發激烈,為能將沙特打造成全球旅遊、體育賽事和投資目的地的「2030願景」,經濟可以擺脫石油依賴而實現多樣化利基,重新確立在海灣地區的主導地位!作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中國,建立與世界石油最大出口國的沙特關係自然重要,尤其在快速放鬆疫情管控之際,中共急希望經濟能夠快速復甦,來彌補封控期間所造成的嚴重損失,而確保能源供應穩定,甚至進一步拓展與沙特在基建、通信等領域合作,都有助於解決大陸經濟與人民就業問題。
此外,早在2015年中共國營企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SIPG),藉由「一帶一路」之機,與以色列交通部簽署合約,「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可以取得經營海法港25年,中以兩國關係日益密切。由於海法港位居地中海之東,是黑海進出地中海重要門戶,是以色列最大港口,也是最重要的海軍基地,海法市僅次於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的3大城,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過去美國在地中海遏制俄國海軍進出黑海,海法港是重要海軍基地,港內經常停泊美國與以色列核武潛艦,現在海法港在中共掌控下,可以密切監視美軍在地中海的軍事部署及戰略行動,達到經濟、軍事利益「雙收」的大贏家。
的確,習近平已成功達陣,與沙特、海灣一些國家及以色列開展出中東的新關係,象徵著中共在中東地區的地緣戰略,將有能力與美、俄等大國分庭抗禮,
誠如《阿拉伯新聞》網站的評論文章所稱:習近平代表一個「新的多極世界」,並認為他「似乎準備重置全球地緣政治的平衡。」試圖取代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不言可喻!但以阿矛盾、敘利亞內戰、伊朗核武、阿富汗塔綠班專制統治、沙特本國內政紛爭等問題層出不窮,這對講求王道文化的中國來說,此時更應發揮影響力,力勸中東各國都能和睦相處,善盡地球村成員互助,遠離衝突的職責,而非置大陸許多困苦老百姓不顧,通過「大撒幣」手段而乘虛而入,坐實「中國正試圖在全世界擴大影響」,與美國對抗「不利於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甚至造成區域安全的威脅。
總而言之,習近平曾信誓旦旦對全球宣示:「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搞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但從最近大陸的「間諜氣球」飛到美國,遭到美軍擊落的事件,不免令人感到「中國」別有用心,但是全球人士還是都期望習大大帶領中國,能起福惠世界的貢獻作用,而不是表裡不一的「睜眼說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