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4/18 中國大陸疫情對其國內與國際社會之影響
今(2023)年2月17號,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法新社》記者提問:「法國剛剛取消針對來自中國旅客的新冠檢測措施。對此有什麼回應?」汪文斌回應說:「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抵達法國當日,法國就決定取消對來自中國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王毅更表示,中法戰略合作應該走在其他國家前列,引領時代發展潮流。進入後疫情時代,中方願同法方儘快重啟戰略、財金和人文交流三大機制性對話,加強民用核能、航空航太、醫療衛生、農食、旅遊、文化等領域及協力廠商市場合作,推動兩國關係取得更多成果。」等話語,進一步檢視汪文斌對後疫情時代重啟旅遊過於樂觀的說法,固然是在呼應中共從同月6號,恢復20個試點國家的團體出境遊與「機加酒」自由行;然而卻未必與客觀事實契合,甚至可能伴隨大陸資本外逃與社會治理的高度政治經濟風險。
而在今年1月30號,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中宣稱:「根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全國出入境人員超過287萬人次,日平均41萬人次,比較去年春節同期增長120.5%。中國遊客出境遊整體訂單同比增長640%,跨境機票訂單增長4倍以上。各國都在熱烈歡迎中國遊客。無論是旅遊熱還是消費潮,都體現出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國家發展的信心,也讓各國人民感受到中國經濟復甦的強勁動力和中國經濟向好的世界意義。」另外,在今年2月15號,汪文斌指出:「中國重啟出境團隊遊的利好消息傳遍全球後,多國政府和旅遊從業者翹首以盼、熱情歡迎中國遊客到來。」然而,毛寧、汪文斌過於主觀與選擇性說法,顯然與客觀事實背離。不只歐洲主要國家包括德國曾經在2月8號勸告國民,非必要切勿前往「中國」,因為中共在放鬆清零政策後,目前新冠疫情嚴重加劇。隨後,德國鄰國比利時和盧森堡也跟進,法國也將對來自大陸旅客的強制新冠檢測,延長至今年2月5號,直至王毅到訪才取消強制檢測。
而由於大陸疫情還是不斷加劇,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曾在1月14號,就與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取得電話聯絡,敦促大陸更透明地分享疫情資訊;1月16號,則是更進一步呼籲大陸監測新冠疫情超額死亡率的問題。此外,無獨有偶的,一樣在16號當天,中共財政部宣布,將增加用於新冠疫情防控的經費,敦促地方財政部門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只指出這次增加預算主要將投入治療、醫務人員臨時工作津貼、疫苗接種等面向,為了滿足民眾就醫需求,這項預算也將支援地方政府以債券、專項債券等方式,建設合格的醫療計畫。同時,也承諾為因應農村急救資源統籌及重症患者救治,政府將建立醫療物資採購的綠色通道,誓言疫情防控決不能因為資金問題而受到影響。顯然,大陸疫情使得供應鏈脫鉤、經濟成長疲軟、稅收不足,足見因為清零政策所造衝擊何其深重,而今更導致社會治理匱乏與地方沈重的債務問題,都讓各地方政府本來就已經羸弱的經濟情況更是雪上加霜。可見,即使後疫情時代,境外旅遊成為中共外交工具,卻難掩中國因為疫情伴隨的內部治理問題。
針對大陸後疫情境外旅遊資本外逃問題,根據今年2月16號「經濟學人」雜誌發表的「為何越多中國人旅遊意味更多資本外逃」的專文報導,引述了2017 年時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Anna Wong的論文,曾試圖計算出有多少資本藉由出境旅遊從大陸流出。她檢視20處大陸熱門出境旅遊目的地相關數據,包括當地收支平衡、遊客人數統計,以及對典型大陸遊客消費金額的調查。進而將中共國際收支報告的出境支出,與目的地國報告的入境消費支出進行比較。原則上,兩者數據理應相匹配。然而,從 2014 年開始,兩者之間卻出現巨大差距。例如2015年達到1,000億美元,占大陸國內生產毛額1%。同時,Anna Wong也發現,大陸出境旅行支出報告與經濟模型預測水準之間,也存在類似巨大差距。由於該經濟模型,主要在反映目的地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與大陸的差距,以及大陸自身的經濟規模等因素。導致中共政策制定者不只緊縮資本管制,並更嚴格審查交易。然而,中共自身旅遊支出數據,還是超過來自目的地國家和全球來源的數據。由於,大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積累大量存款,不只是房地產景氣不振,甚至還缺乏投資標的。就此看來,大陸人將熱衷於境外分散資產,也喜歡擴大他們的投資組合。可見,大陸還是會投入境外旅遊,資本外逃問題也將會相應而來。顯然,即使大陸進入後疫情階段,當時清零政策伴隨的社會治理難題,會同時對中國內部與國際社會存在相當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