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2/08/22 「烏克蘭疲乏」效應之中國大陸因素


    今(2022)年8月4日,中共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俄羅斯官方媒體《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提問:「澤倫斯基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稱希望與習近平主席通話並討論烏克蘭衝突。你能否確認中方是否有這方面安排?」回應稱:「中方同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有關各方就烏克蘭危機保持著密切溝通。」事實上,香港《南華早報》係於同日藉由Zoom視訊平臺,專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此專訪係自俄羅斯今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澤倫斯基首度接受亞洲媒體採訪。澤倫斯基不僅呼籲「中國」對俄羅斯施加政治經濟影響,以結束俄羅斯對烏克蘭入侵,甚至還表示希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對話」。而今,澤倫斯基首度接受亞洲媒體採訪,既引起國際媒體關注,專訪內容更反映澤倫斯基對西方國家出現「戰爭疲乏」備感憂慮,轉而希望中共對俄羅斯發揮影響力。《南華早報》專訪澤倫斯基同日,對中共外交部與《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而言,卻係政治戰略即時應用機會,後續伴隨「烏克蘭疲乏」效應之大陸因素,備受矚目。

      今年6月20日,歐洲外交關係協會(The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CFR)發表來自10個歐洲國家、超過八千位受訪者民調,數據顯示歐洲人對俄烏戰爭的長期目標立場分歧。其中,希望戰爭愈快結束愈好,就算要烏克蘭對俄國占領土地讓步也沒關係的「和平派」(Peace camp)占35%多數;相對的,認為這場戰爭最迫切目標是懲罰俄國侵略行為的「正義派」(Justice camp)則占25%少數。同月17日,時任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在2度訪問基輔後,發表談話也呼應該調查警訊,指出:「『烏克蘭疲乏』正在全球出現,當俄軍一寸一寸攫取烏克蘭國土時」,「我們必須展現烏克蘭能贏且終將會贏」。同時,「烏克蘭疲乏」情緒也在美國浮現。《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專欄作家麥曼納斯(Doyle Mcmanus)指出:「通貨膨脹正在耗損大西洋兩岸民眾對烏克蘭抗戰的支持」;同時,他比較《美國聯合通訊社》(Associated Press)今年 4月和5月,對美國人進行民調之數據發現,原本支持對俄國強硬制裁的民眾明顯改變心意,到5月轉變為高達51%全部受訪者認為,目前最優先是降低這場戰爭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可見,世人對於戰爭所伴隨的邊境衝突、難民、犯罪、通貨膨脹、糧食安全與能源供應等問題,會產生戰爭疲乏效應;同理,俄烏軍事衝突也會引起「烏克蘭疲乏」,甚至影響或改變人們對俄烏戰爭既有的認知態度、判斷立場。

     今年6月11日,烏克蘭「『彭塔』應用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費申科,接受《美國聯合通訊社》專訪表示:「顯然,俄羅斯打定主意要拖垮西方,現在正在把自己的戰略建立在那種西方國家將會變得疲乏並且漸漸開始把言辭從好戰轉向更為通融的設想之上」,「戰爭疲乏效應正在增加,人們想要某種對自己有利的結果,而我們想要對我們有利的結果」。費申科在今年2月24日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以來,僅隔近四個月,即向美國與全球最大通訊社《美國聯合通訊社》表示,烏克蘭對西方國家很快出現「戰爭疲乏」已備感憂慮。而今,「烏克蘭疲乏」既易使世人改變對俄烏軍事衝突的原有認知,甚至產生態度分歧、立場衝突。自從今年俄烏軍事衝突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彼此為其政治利益,都應用各類虛假訊息進行輿論戰。然而,「烏克蘭疲乏」卻未必能合理化其軍事入侵行動。尤其,俄羅斯軍事行動必須保持先發制人態勢,取得戰場優勢,才能維繫大陸、印度、伊朗、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形式中立「支持」,以及擴大西方國家分裂,否則俄羅斯得持續消耗國力,侷限其影響國際秩序之能力。
   
     正如澤倫斯基在《南華早報》專訪所指:「相信中國有經濟手段向普丁施壓以結束戰爭」,「如果沒有中國市場,俄羅斯會感到完全的經濟孤立」,「這是中國可以做的事情--限制(與俄羅斯)的貿易,直到戰爭結束」,「中國的出口可能會因各國在烏克蘭衝突後不得不增加在糧食、燃料和國防方面的開支而受到負面影響」。由此可見,「烏克蘭疲乏」效應既會影響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大陸因素則將對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產生連動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澤倫斯基在被問及是否歡迎大陸幫助烏克蘭重建時,表示:「希望中國、中國企業 以及整個世界都能為這一進程做出貢獻」。顯然,「烏克蘭疲乏」將會對利害關係各方,產生相互影響效應,後續情勢仍待觀察。